率是13.6%,百姓基本能喘息着生活。  北齐的人均产值是6900文,即17石米,大约50%的生存剩余率,而朝廷税赋率是17%,当年北齐人口2052万,岁入约折钱240亿,财政盈余大概19亿,8%。  北周的人均产值是6200文,即15石米,40%-50%的剩余率,16%的税赋率,当年人口720万,岁入71亿,财政盈余大概7亿,10%。  陈国现在手里的烂地多,且淮南没有征户调、户租,故而人均产值较低,且税赋率较低。  另外,历史上北周能够灭齐,主要还是得靠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刮来的巨量财政收入。  北周和北齐每年要向突厥交不少保护费,财政状况其实不是很好。  历史上北齐被北周迅速消灭,也有财政上的原因,高纬上位之后,北齐内政混乱,私税和开支暴增,税赋率飙升,而后和陈国在淮北对峙,又大耗军费,是以575年,高纬开始对山川湖泽等自然资源征税。  而这几年北齐的财赋重地河北又连遭大水,导致北齐收入骤减。  我估计北齐这时候军中的士卒已经欠赏很久了,是以后来晋阳军败,北齐内部的防御便直接雪崩了。  实际上,十万人的军队动员起来,要打上一年,没有五十亿钱在手里攥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封建国家的对垒,毕竟还是财政盈余的对垒。  两宋为什么积弱?南宋最高的财政收入是开禧北伐(1206年)时的8000万贯(800亿钱),但是那时候一个战五渣的宋兵,一年却要花掉200贯(20万钱)的军费。  举国之力只能供养四十万这样的“精锐”。  这波啊,没法打了。  所谓内政高手,就是要想办法在不伤害未来的情况下,弄出更多的财政盈余。  能不伤百姓,又变出钱来的,那就是明君。  能变出钱来,又好好地花出去的,那就是千古明君。  本书的主角,就是要走这条路线,作者的推演,也主要是基于财政的推演。  不在超出财政能力范围之外行动,这是推演的宗旨。  所以别说开发辽东和东宁亏本,这时候开发岭南才是真正的亏本,主角手里那点零钱打北面又不够使,不趁这个时候东海虚弱提前布局海外,以后靠大帝国的财政盈余去打?  接下长城防务之后,你的财政不见得能比北齐好上多少。  突厥这种庞然大物,就算是统一的中央王朝应付起来也是吃力的。  不然杨坚干嘛还要用离间计挑拨突厥内部?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有时间再聊,还是周五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