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妍是侄儿的未婚妻子,姑母若是心里还有我这个侄子,还请您说话温和些,别一口一个妖女地称呼她。”

薛离洛语气平稳,眸光却也泛起些许凉意,“侄儿以为,姑母是看着侄儿长大的,对我的性格也该有些了解,在婚姻大事上我从不愿将就,今日侄儿带着乐妍过来见您,是希望这门婚事得到您的认可,毕竟姑母您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长辈了。”

听完薛离洛的最后一句话,薛贵妃的脸色略微缓和,语气却依旧冷硬,“若是本宫不认可这个丫头呢?”

“那侄儿也还是要成亲。”薛离洛的语气慢条斯理,“侄儿虽然敬重姑母,但婚姻大事还是得自己做主,侄儿是过来跟您打声招呼,而不是过来征求您的同意。”

薛贵妃气笑了,“这丫头就这么好,值得你为了她忤逆本宫?你可知她父亲姜垣先前与东宫那边来往密切!你该不会觉得你娶了这丫头之后,姜垣就能一心一意向着咱们了?那个两面三刀的老匹夫,本宫如今可不稀罕他的投诚。”

话音落下时,她的目光再次落在姜乐妍身上,如冷箭般锐利。

姜乐妍来之前便预料到了这位贵妃大概不好相处,此刻面对贵妃的冷语,倒也不觉得意外。

“娘娘思虑周全,但请容臣女辩解一句,臣女与家父不同,娘娘大可将臣女与他分开看待,无论家父立场如何,臣女只会一心向着娘娘与侯爷。只因臣女与侯爷的情分从来无关家族利益,我们只是很纯粹的两情相悦而已。”

贵妃越凶狠,她越不能露怯,她既已决定了要和薛离洛在一起,便不能让旁人看轻了她。

贵妃之所以对她排斥,一来是心疼上官陌乾为了助薛离洛除掉端王而受伤,二来则是看不上姜垣。

这两个原因,后者占的分量还更大些。

毕竟上官陌乾是出于多年兄弟情谊,自愿相助薛离洛,自愿受的伤,贵妃也不好因此责罚薛离洛,便只能把气撒在她这个外人身上。

姜家本就不属于贵妃阵营,原先偏向东宫势力,这一点对贵妃而言颇为要紧,她与皇后水火不容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她看不上姜垣,再合理不过了。

若要贵妃接受自己,便得将自己作为个体而投诚,而不是代替姜家来投城。

思及此,姜乐妍朝薛贵妃淡淡一笑,“侯爷曾说,娘娘对他一向器重疼爱,算是他的半个母亲,若是娘娘愿意接受臣女,那么今后娘娘也将会是臣女最敬重的长辈,臣女重视您将会高于我的父亲。”

薛贵妃怔了怔,她没料到姜乐妍竟说出——将来会重视她高于父亲这样的话来。

回过神后,薛贵妃不禁嗤笑一声。

“你这丫头,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姜垣是你的生父,本宫顶多算是你半个婆母,你现在就敢说将来要如何孝敬本宫,是觉得本宫看起来好忽悠?”

“生父未必就是称职的父亲。”

姜乐妍轻叹一声,“家父拿我当成货品一般与人交易,从不考虑我是个活生生的人,他如此凉薄,臣女又何必对他尽心尽力?他永远不会记着我的好。与其在他那边做无用功,倒不如把这份心思花在娘娘身上,若能得娘娘看重,便是臣女的福气了。”

薛贵妃闻言,容色淡漠地应了一句,“你这理由听着还算凑合,但本宫更愿意相信那些早早就忠于本宫的家族,他们当中不乏有出色的名门贵女,那些贵女也很乐意孝敬本宫。”

这样的回答,在姜乐妍的意料之中。

“娘娘应该十分了解侯爷的性格。侯爷来尚书府下聘一事众人皆知,他是非我不可了,娘娘若是执意要反对这门婚事,难免要伤了您与侯爷多年姑侄情分,请恕臣女大胆发言,娘娘替侯爷挑选的贵女们固然出色且体面,可要论自保能力与阴人的招数,她们恐怕是不及我的,做侯爷夫人,光会琴棋书画可不够。”

姜乐妍的语气不疾不徐,“娘娘细想,侯爷平日里虽有些轻狂任性,但大是大非还是明白,不会做出有损您利益之事。就拿我与侯爷的婚事来说,父亲原本要将我与吴家婚配,吴家是淑妃势力,而淑妃的皇子年幼,如今依附于皇后,侯爷坏了姜吴两家的关系,便是阻断了淑妃扩张势力。”

“臣女的父亲不受娘娘待见,是他自个儿德行有失,臣女可不敢替他辩解半句,但臣女可以确保自己的立场毫不动摇,娘娘就信一信侯爷的眼光如何?试着接纳臣女,臣女会让娘娘知道,选我做您的侄媳妇,半点儿不会亏。”

见姜乐妍目光坚定且语气恳切,薛贵妃总算是缓下了脸色,不再如最初那般咄咄逼人,水眸中却依旧带着审视。

“你这丫头看着温顺,倒是生了一副伶牙俐齿。”

她不得不承认,姜乐妍分析起来一针见血,胆量也有,没被她的冷面冷语镇住,始终都能维持从容不迫的姿态。

不过十七八的年岁,竟也能瞧出几分稳重来,可见她这侄儿的眼光也不算太差。

“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