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世子殿下!”听到朱瞻壑发问,刘青文赶忙低下了头。

“若是属下没有记错的话,已经超过八万人了。”

“是啊,八万人。”朱瞻壑闻言也是有些感慨。

“八万人,看似不多,但对于瓦剌这种游牧民族来说,八万人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而且我们还是无差别的清扫,完全不给他们活路。”

“人生除死无大事,人在死亡面前所能够爆发的潜力,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别以为百姓就是愚昧无知的,实际上他们的学识可能不如那些文人,武略不如那些武将,但对于大概的局势判断,这是人最基本的本能。”

“如果让你来说,以如今的情况,最终谁会赢?”

……

刘青文闻言语塞。

是啊,大明……或者说朱瞻壑,一开始横扫东亚,然后是东南亚,再到南亚、西亚和欧洲,虽然也有小面积的战败,比如在欧洲的时候,但最终的结局都是以大明的胜利结尾的。

如今,瓦剌对上大明,可以说是毫无胜算,就如同一只老虎正在追杀一只落了队的老狼,虽然老狼也有战斗力,但双方的实力不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狼崽子们用老狼的生命去填饱老虎的肚子,想要以此换取自己的存活,这是很可能,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别担心。”朱瞻壑将那封密信丢到了一旁的火盆中。

“就算是那些瓦剌人包藏祸心,想要以这事儿为借口给我们下套,我们也不怕。”

“马上就要入冬了啊……”

刘青文闻言看向了帐外。

朵颜卫不是什么好地方,最起码在这个时代不是什么好地方,是属于绝对的苦寒之地,只是相较于曾经的瓦剌和鞑靼,朵颜卫还勉强算得上是个好地方。

然而,如今大明如日中天,不仅将瓦剌赶得狼狈逃窜,还将疆域重新推到了斡难河,这就等于是将瓦剌人全都赶到了更加寒冷的地方。

往前推个十几年,在大明和瓦剌关系还算是和谐的时候,瓦剌尚且需要靠着和大明的互市来度过苦寒的冬天,如今……

瓦剌南下,俘虏正统皇帝,从凉州卫一路打到宁夏中卫的这段时间,他们劫掠了不少的东西,但这些并不足以支持整个瓦剌度过冬天。

而且,因为朱瞻壑的北上,瓦剌在逃窜的路上为了减轻负重而丢下了不少的东西,这就导致他们这次南下不仅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甚至连一些已经到手的都被丢掉了。

就好像朱瞻壑所说的,就算是这次是也先的计谋,大明也不怕。

硬实力在那摆着,只要小心朱瞻壑不被对方极限一换一,那就不会对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影响。

……

就在朱瞻壑静等瓦剌那边的动作时,瓦剌这里却产生了变故。

事实证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些事情,不是说你努力就能成功的。

就好像这次的瓦剌,底层的将士们好不容易突破了阶级留在他们心中的桎梏,群起而攻之将也先给生擒,想要以此换取活命的机会,但最终却功亏一篑。

帖良古惕。

在这里,瓦剌一直有一个驻军所,从元代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最近二十年左右,瓦剌每年都会在这里驻军并且花费大量军费。

原因,就在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

如果单说帖良古惕,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说帖良古惕的别名帖良兀,可能也没有人知道,但如果说起这里的一条河流,那应该就没人不知道了。

也儿的石河,又名……额尔齐斯河。

没错,就是后世种花家唯一一条汇入北冰洋的那条河流。

至于瓦剌驻军所具体的位置……差不多在后世毛熊家的新西伯利亚这里。

说到这里,瓦剌的这个驻军所的任务是什么也就很明显了,就是在朱瞻壑西政欧洲的时候刺探情报的。

朱瞻壑西征结束之后,瓦剌对欧洲的刺探也一直都没有结束,因为欧洲已经属于大明的地盘了,后续还有朱瞻垐这样重量级的人去镇守。

瓦剌从未放弃过南下的野心,而他们一旦南下,到时候已经是大明疆域,并且还有朱瞻垐这样的人所镇守的欧洲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所以,瓦剌年年都在这里驻兵,并且花费破巨,为的就是能够提早一步得到朱瞻壑的动向。

只不过,也先可能没想到,这个原本是用来刺探情报的驻军所,最终会成为他的逃亡地。

或许,他更想不到的是,他会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