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现在来说,登临皇位对于朱瞻壑难度不大,只要他想,随时可以。

皇位这个东西,从表面上看起来需要聚集很多的因素,而且你造反起家和继承皇位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像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那样是造反起家的话,那你需要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能力,相对崇高的人品或者是很会演戏。

如果你是继承皇位,那就需要血脉、能力以及人心等因素。

就朱瞻壑来说,别看他是在自己侄子死后再朝着皇位发起冲锋,但如今毕竟还是大明的国祚,就算他是朱祁镇的堂叔,但还是属于继承皇位的那一份。

而继承皇位所需要的,他已经都有了。

首当其冲的是血脉,他是大明吴王世子,虽不是大明皇室的嫡系,但往前推两代,他也是太宗皇帝的嫡系。

如今洪熙皇帝一脉中,宣德皇帝和正统皇帝已死并且无后,朱瞻墉起兵谋逆,必定会被追究,如果是正统皇帝在位,最后怎么判还不好说,但如果是吴王一脉的人……

朱瞻墉全家连坐是肯定的了。

洪熙皇帝之第三子朱瞻墡已死,留下了个儿子朱祁镛,虽然朱瞻墡用自己的命给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争取到了一线生机,朱瞻壑也留了朱祁镛一命,但也证明了朱祁镛以后不再会有威胁了。

除非,朱祁镛是一个被权欲熏心的人,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让朱瞻壑吃个闷亏。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的结局肯定会很不好,甚至比他的三伯父朱瞻墉还不好。

至于洪熙皇帝的庶子……

这个就构不成威胁了,毕竟大家都是庶子,你凭什么跳脸?而且朱瞻壑还有别的优势。

这就是继承皇位的第二个要点:能力。

朱瞻壑的能力自是不必说,他的战功别说是当世无人能及了,怕是在整个中原历史上都难以找到能够和他比肩的。

毕竟,西汉神将霍去病也只是面对匈奴这一个敌人,而朱瞻壑则是把亚欧大陆扫了个遍。

现在,摆在朱瞻壑面前的就是最后一个要素了,也就是人心。

人心,朱瞻壑有,但有些复杂。

最开始的朱瞻壑,也就是永乐年间那会儿,他只有武将的支持,文官阵营则是一边倒的支持太子,也就是洪熙皇帝。

但后来,随着公羊学的被推行,再加上陈循和胡濙等人,朱瞻壑在文官阵营中也很有声望。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支持朱瞻壑的官员中,组成一个完全体的朝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真正复杂的,是民心。

民心,朱瞻壑也有,以前是仅限于香州府等吴王一脉所控制的地方,但随着正统皇帝战败被俘,人们惊慌失措准备逃离顺天时,犹如神兵天降的朱瞻壑给了人们希望。

这个时候人们才想起,原来朱瞻壑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横征暴敛、好战无度,最起码,有朱瞻壑在,他们不用担心被敌人一路突破到京师。

所以,朱瞻壑原本在北方没有什么民心的劣势也被补足,虽然还不完整,但也足够用了。

因为,瓦剌的这次南下所威胁的就是北方地区,既对朱瞻壑抱有不满还不受此次瓦剌南下威胁的地方少之又少。

也正因为此,朱瞻壑在等待一个契机,或者说是一个战利品。

一个……能够在他登临皇位、祭祀天地和太庙时,能拿得出手的战利品。

而这个战利品,此时正在慢慢的朝着他的怀中走过来。

……

朵颜卫,明军大帐。

“世子殿下,您觉得这消息……”刘青文站在朱瞻壑的身后,欲言又止。

“你觉得不可信?”朱瞻壑头都没抬,仍旧是看着自己面前的密信。

……

刘青文没有说话,但显然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世子护卫的千户,更曾随着朱瞻壑从倭国杀到中南半岛,再通过中亚一路杀到欧洲,如今又杀回大明的刘青文来说,他认为这种消息不太可靠。

原因,就是朱瞻壑手中的那封密信。

这封密信是世子护卫传回来的,从远征中亚和欧洲的经验来说,世子护卫的情报从未出过错,但一个国家的子民,将自己的国王给绑了起来,想要送到敌军大营?

这种消息,刘青文觉得可信度不高,也不敢相信。

“你太偏执了。”朱瞻壑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你还记得,自从我给也先定下的一月之期过了之后,咱们已经杀了多少瓦剌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