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与始皇帝聊了会便离开了,始皇帝则命人唤来公子高、公子将闾等人。别看公子们都是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人,但是在始皇帝眼里,以前自己这个做父皇的很少管教,现在有时间就要补回来。  所以始皇帝经常叫来几人,考教朝政民生之事。太子的位置几人是没有机会了,就算是立为储君的扶苏,想要登上皇位也得多等几年。  毕竟现在的始皇帝命中之劫已过,等他主动退位,可能有些时日要等。  “最近时日听说尔等很是悠闲,莫不是准备颐养天年了?”  始皇帝的话让几人顿时面面相觑,胡亥被囚禁在帝陵,储君的位置也已尘埃落定,他们这些扶苏的弟弟们还能干嘛?  除了混吃等死之外,还能造反不成?  “尔等学学你们的兄长,仅仅是一个开发区就搞来两千多万两的银子,听说等开发区的房子建好之后,还会赚的更多。”  “朕也不指望你们能干点什么大事,赚钱都不会吗?”  “如今大秦文武百官,豪族百姓都忙着投资开发区,准备大赚一笔。就连宗族的人早都打起开发区的主意,你们还在家中悠闲度日!”  提起这事,始皇帝就火大。  好歹也是他的儿子,怎么如此愚笨。  所有人都在忙着搞钱,他们倒好,在家躺尸呢?  扶苏一直忙着开发区的事情,倒是忘了这群便宜弟弟。可始皇帝没有忘,大秦有多穷,他还是非常清楚的。  朝廷穷,皇室自然也不富裕。  他的这些儿子可不像后世朝代那般封王,而且还有封地。虽然朝廷供养,但也不富裕。  但凡有点上进心,主动一点去找扶苏,现在都开始赚钱。  始皇帝这是恼怒他们的态度。  “储君之位没了,你们打算就此颓废,不为秦国出点力吗?”  “儿臣不敢!”  摄于始皇帝的君威,众人不敢反驳。  而听到始皇帝的话,众人更是瑟瑟发抖,他们敢发誓,绝对没有想储君之位。  “还不是父皇太过严厉,动不动就没好脸色!”  公子邦在后面小声的嘀咕道,作为年龄倒数第二的公子,公子邦就是奇葩。不仅头铁,还喜欢抬杠,挨打最多的也是他。  “赢邦,给朕滚过来!”  身体好转的始皇帝,不仅身体好了许多,耳朵也好使。  “汝等回去吧,朕有话跟赢邦讲。”始皇帝挥了挥手。  “儿臣告退!”  “邦弟可要仔细听父皇训示!”众公子离去之时还不忘提醒公子邦,随即众人慌忙离开。  始皇帝的话,他们都已明白,他们若真不懂的话,留下来的就是他们。  众公子刚刚走出大门,一道惨叫就响彻皇宫。  .......  转眼间,已是九月末。  大秦的百姓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除了留下自家食用的粮食,多余的粮食都被换成钱置购一些布匹,用来做成新衣服,因为大秦马上就要蜡祭了。  大秦腊祭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而不是后世公立的一月一号,大秦是没有春节的。  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民俗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多起源于这一时代,亦或有着这样那样的渊源。  大秦以十月初一为蜡祭(春节),从十月开始就归入下一年,秦朝历代皇帝每年十月都会去祭天,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同时秦朝纪念死人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三。  蜡祭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在除夕前夜那天悬挂在门前,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提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驱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而关于桃木有辟邪作用的记载,最早源自《左传》,里面记载了古人用桃木做的弓进行除灾仪式。  《庄子》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可见古人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源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如《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打算入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做法。  而且先秦认为蜡祭是不吉利的日子,这天还会举行傩舞,驱鬼辟邪,扫尘聚宴,祭祀先祖。  大秦每年蜡祭前,各個郡县的集市亦是空前活跃,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随着大秦发展经济,集市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  整个集市贸易场所呈现出一种节日的繁荣景象,市场上有农副产品的交流;有各类杂货的陈设;有节日礼品的供应等等。各种杂货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自从秦国出现白纸之后,这段时间最突出的是木版年画、门神、窗花,以及民间泥塑玩具、各色纸张,美不胜举,供不应求。  华夏商行更是在这段时间推出各式各样的新奇玩意,奶糖、茶叶、白酒、小零嘴等等,简直叫人口馋;还有那些为年节准备的肉食、蛋类、鸡、鸭、鱼、兔各种副食品,货堆如山,任君选购。  各个郡县集市贸易场所在平时都是有规定的:有逢单日作集的,有逢双日作集的。但在接近蜡祭的时候,逢集的日子就频繁起来。除按规定的日子进行贸易外,还额外增加数次,将近过年时,几乎天天都逢集赶会。  蜡祭前的集市,特别繁荣。赶集上会的人群,人山人海。市场上除经营贸易外,还增加各种游艺、杂耍的场所。有唱大戏的;有跑马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