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杨柳岸,春色满人间。

盛京南城门外绿草茵茵,微风拂过草尖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树荫下徐氏锦衣玉带金银满头,笑意昂然的与端亲王妃说话。

那模样可真像是贤良淑德的当家主母。

“阿辞自小就乖巧,能得王妃殿下看重自是有福,怎么敢劳烦殿下亲自来接,实在是惶恐。”

与穿金戴银的徐氏不同,王妃一身束袖蓝衣,头发挽起钗了一支白玉簪子,十分飒爽。

“应该的,毕竟是我的儿媳妇。”

顾识回盛京之后端亲王府便行动了起来,直接登门城阳侯府,虽说没有直接定下来婚期,但端亲王世子要娶城阳侯府嫡长女的事情已经传的人尽皆知。

至于原因么,自然是因为三方势力都想将此事落实。

端亲王府,城阳侯府,还有陛下。

端亲王王妃扫了眼还没影子的官道,略微圆润的脸上露出一个和善的笑意:“我儿命薄身患重疾,这些年请遍了神医依旧无法治愈,好在上天怜悯让我们遇上了留道人。”

徐氏盈盈一笑瞧着也是十分为端亲王王妃高兴:“正是世子殿下福泽深厚才有此机缘,也是阿辞有福,竟是世子殿下命定之人,若当真能救殿下性命自是义不容辞。”

端亲王王妃:“留道人可活死人生白骨,他亦是看在我端亲王府忠君为民不忍后继无人才这般泄露天机,导致他直接被天道反噬而死,端亲王府无以为报,只能为他在漓州建庙塑金身,以求香火为继助他得道升仙。”

这个传言在徐氏意外端亲王府为何亲自求娶孟辞归时派人去查出来的,端亲王府这次带回来的仆从众多,总有那么几个能收买的。

不过端亲王府应当也没想着瞒下,毕竟端亲王世子身患顽疾不是秘密,忽然之间求娶孟辞归总不能是心血来潮,不说百姓们,就是陛下那里也得说出个一二三四。

陛下听闻后更是直接要下旨赐婚,被端亲王拦下了,说是等人回京后见一见也不迟,这一拦便打消了陛下的疑虑。

端亲王府求娶城阳侯府的嫡长女,但这个孟辞归不仅仅是城阳侯府的嫡长女,她还是忻州首富孟府主事的亲妹妹。

一个有兵,一个有钱,这两个若是搭上了关系,没有哪个帝王能安心的。

如今看来端亲王对这个批命也有疑虑,陛下也就放心了,后来甚至觉得孟辞归嫁过去也不错。

她嫁过去端亲王世子好了还好,若是不好,人没了,那端亲王府和孟府便算是彻底决裂了。

而孟府得知端亲王府要强娶孟辞归,必然也是不愿意的,毕竟外面都在传端亲王世子命不久矣。

至于是不是真的命不久矣……

即便是好了也不怕。

端亲王府在盛京求了处宅子给孟辞归,说是留道长曾测算最合适的方位,可保端亲王世子福泽绵长。

这原是一处郡王的府邸,赐给孟辞归实在有违规制,但这也说明一旦成亲两人就会留在盛京,这对于陛下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他原还在想怎么把世子名正言顺的留在盛京,如此一来便顺理成章了。

他当即便亲自拟好了两道圣旨,一道是册封孟辞归为嘉禾郡主的圣旨,一道是赐婚的圣旨。

孟辞归只要嫁给了端亲王世子,她就是世子妃,地位不比郡主差,这个郡主之位可有可无。

陛下册封是给端亲王府的恩宠,这对他来说毫无损失,甚至还能收割一波民心,留下个看重感情厚待忠臣良将的贤德名声。

端亲王府可不管他想什么,经得陛下同意后,端亲王府便直接通知了城阳侯府,孟辞归回盛京之后要直接搬进那里住,然后倾尽王府之礼开始修整郡主府,工部也被殿下拨了人日夜不停地加急赶工。

终于在孟辞归的马车到达盛京之前将府邸修缮好了。

徐氏见端亲王王妃高兴,便顺势道:“阿辞是直接回郡主府吗?她从未离家这么久过,不如让她回府住几日适应一下。”

陛下册封郡主的圣旨没有下,但端亲王府没有瞒着城阳侯府,毕竟没有陛下的圣旨压着,城阳侯府不会那么快妥协。

端亲王和王妃在漓州多年,性子爽利干脆,自然不拘泥什么仗谁的势。

陛下是端亲王的亲哥哥,他仗他哥的势怎么了?

完全没毛病。

端亲王王妃和善的眼尾微微扬了扬,道:“我也想,可惜陛下不让。”

府邸都赐了,你不去住是不是看不起陛下?藐视君王要诛九族的。

徐氏:“……”

徐氏只得退而求其次:“那可否容我与阿辞说几句话,王妃殿下不知,我虽是后母,但与阿辞感情甚笃,外界传言皆为虚,不可多信。”

徐氏的母亲是陛下的亲姑姑,算起来和端亲王府还是表亲。

起初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