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坐上回孟府的马车,托着下巴叹气,一脸的担忧。

孟辞归这会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多嘴问了一句。

“怎么了?”吃饭时候不是还好好的?

珠儿仰着头看过去,道:“顾哥哥的脸好红啊,不知道是不是生病了,他一个人在这里好可怜哦。”

孟辞归:“……”

孟辞归的眼睛眨了一下,又眨了一下,然后抬起手摸了摸珠儿的脑袋没有说话。

她清亮的眸子透着暖意,微微泛红的唇浅浅的勾起。

似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是有一些可怜。”

临别时揪着她的手都不舍得撒开,可怜巴巴的样子跟小狗似的。

小阳拍了拍珠儿吸引她的注意力,两个人趴着窗户朝外看。

出了福双巷便热闹了起来,两个小孩大眼睛瞅着说一会这个一会那个,可热闹了。

当然,发出‘嗯’、‘啊’声音的不用想就是小阳。

孟辞归掀开车帘往外面看了一眼,目光精准的落在被人群围着的告示栏中。

那上面一般用来贴官府的告示,鲜少出现别的东西,但今日却忽然多了一份画像。

孟辞归的目光在画像上停留了几秒,忽然道:“停车。”

马车停下,跟在马车后面的秋瑾上前来,仰着头道:“姑娘。”

孟辞归不怎么在意的道:“去看看都在看什么为何这般热闹。”

“是。”

没一会秋瑾便回来了。

“姑娘,说是有一家的小公子丢了,家里人天南地北的找呢。”

“回吧。”

马车继续前行,孟辞归收回落在告示栏上的目光,浅浅的看向趴在另一边的小阳。

于初见时相比高了不少,也胖了精神了,除了不爱说话,一眼瞧上去的确像是谁家娇生惯养的小公子。

可谁家的小公子瘦的皮包骨头浑身上下没一块好的?如今大肆寻找怕是也没按什么好心。

到达孟府时正好到了用午膳的时间,孟知故和孟如菱知道孟辞归去干什么,特意没出门就在家里等着,准备欢迎两个小家伙。

孟知故是见过小阳和珠儿的,孟如菱是个自来熟,很快和珠儿打成一片,一顿饭吃的宾主皆宜。

小阳和珠儿安排在两个院子,珠儿的挨着孟辞归的燕回院,小阳的则靠近孟知故的长忆院。

孟老爷子在自己院子里弄了个小书房,专门给两小孩看课业,可谓是十分上心了。

孟府的宅子大,院与院之间隔得也不近,但胜在景致好,一路寻过去便不觉得远了。

珠儿好奇的拉着小阳转了一大圈,累的够呛连一半都没看完。

珠儿:“……”

算了,还是先写课业吧。

于是两个人揣着小书包欢欢喜喜的去了福臻院。

孟老爷子看着他们的目光从慈爱到恨铁不成钢,只用了短短半个时辰。

“再读一遍!这个字到底念什么?!”

果然辅导作业就没有一个不疯的。

孟辞归在云亭下歇着,垂眸看着下面潺潺的溪流,草青水透,偶有三两只游鱼甩尾掠过,欢快极了。

“小婵。”

昏昏欲睡的小婵歪着头看向孟辞归,迷迷糊糊的嗯了一声。

孟辞归声音很低,但听得出来心情不是很好:“你还记得我们初见小阳的时候吗。”

小婵一下就精神了。

她怎么能不记得呢。

饶是小婵在城阳侯府见惯了主子不拿下人当人看的事情,见到小阳时亦是一阵心惊。

小婵记得很清楚,那是在上元节的晚上,徐氏不知怎么忽然也带上了小姐出去,又嫌小姐病着晦气另给她安排了马车。

瑶湖上许多夫人都在,小姐难得穿的这样厚实好看,找了个角落坐下,看着这些夫人贵女们说笑来往。

就在这时一个低矮的身影咕噜噜的滚了过来,她吓了一跳差点叫出来,小姐却忽然起身将身上的斗篷拢了拢,正好将人盖住。

小姐让她去跟徐氏说她不舒服,要先回去,徐氏当着别的夫人的面不好说什么,关心了两句便放了人。

她扶着小姐一步三晃的回到了马车旁,支走车夫将死死缠在小姐身上昏迷不醒的小孩抱进了马车。

连骨头带肉都没些许重量,抱在怀里轻飘飘的,触目可及的身上都是刀割的伤口,深可见骨。

就这样小阳在城阳侯府破旧的一隅之地安了家,小婵是想不到他能活下来的,但小阳就是顽强的活了下来。

有些事小阳不说,她们也不问,总归各有各的苦楚,也没什么好说的。

“小姐怎么忽然提起这个?”小婵有些疑惑的问。

孟辞归转头面向天空,缓缓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