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欧几里得空间里,通过定义点、线、面的拓扑空间,可以把空间从第四维、第五维、第六维推至第n维,这在数学公式推理推导中很容易实现。爆炸式的科技发展使这种大胆的假说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深度融合中得到了实现,人们能够以模型的方式认识多维空间,但即便是在远太空探索技术业已成熟的今天,人类仍然无法从现实意义上实现空间维度的跨越。有人预言,掌控了多维空间技术才能真正地使人类文明跨越新的台阶。

40系统是基于深度增强现实基础上实现的超深度融合技术,实现了虚拟技术的真实建模,颇有“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的意味,改变地表形态,虚拟与现实的真实物质传送只是40的基本功能,跨时间节点的内部操作系统可以从理论上实现人类永生,即不同时间节点存档的永久留存。

在40的初级阶段,其不稳定性使有限空间的地球不敢使用这项技术,反而是荒无人烟的格利泽581g率先应用,这使得近乎荒诞的无限悖论得到验证,三维以下的角度无法理解这种存在,但如果放入多维空间却变得合情合理。

“所以我们的重点是放在2081年至2191年超深度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那个时候有没有发展出类似40的概念,这样就能理解盒子的存在了。”

面对宋茜的理性分析,卡卡似乎摸到了一些头绪,但一个坏结果却令他们无法继续深入。

“2191年之后,‘世昌’号已经开始破坏中继站,这让我们的信息必须通过‘世昌’号才能传送,后期我们的技术落后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封锁,他们可真够坏的了。”

2191年之后,“郑和”号接收到的信息里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很多无用甚至被证明错误的建模、技术、影像以及三维影像资料被塞进服务器,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着实让“郑和”号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世昌”号摆出的一副和平面孔直到登陆前三十年才被识破,四维干扰器的建设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规划的。

作为地星防御系统的关键一环,四维干扰器通过深度虚拟现实,屏蔽了格利泽581g的真实信息,使“世昌”号无法安全登陆,但四维干扰器不能阻止纯物理性质的暴力破坏,最终对手还是成功登陆了。

“这与盒子有什么关系?”

“这是唯一线索,盒子存在于三维空间,却又不完全等于同三维空间,那有没有可能是深度虚拟现实融合技术的一个变种?”

卡卡恍然大悟,但无奈“三圣贤”在存储的资料里没有这样的技术。

“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有比盒子更强的技术,在40里我们终究会找到答案的。”

40系统内部可以实现时间节点的无限循环,但单一的三维空间里,时间仍然在一分一秒地前进。相对于观察者的参考系和速度而言,本身没有绝对性的时间只是一个相对测量工具,可仍然无法逆转。

中部洋并非只有一种面孔,这颗潮汐锁定星球没有卫星,唯一的大洋也就无法形成海潮,但并不意味着风平浪静。

地星的近日点和远日点相差距离约在350万公里,对存在于宜居带的这颗星球,这点距离并不能形成太大差异,但气候的变化却能影响到这颗星球的风,近日点与远日点两个极端时间,暴风谷的风级相差2-3个级别,这样的级别对中部群岛的气候有着直接的作用。

每185个格利泽日,半月岛植物和动物进入繁殖期,人类也迎来一年一度的大丰收,这是储备食物的最佳阶段,海中的原始盾皮鱼会提供丰富的蛋白,还有一种三叉尾的虾被命名为奇尾虾,虽然无法实现晾晒,但是烘烤也可以获得来自自然的馈赠。半月岛除了向海洋索取,其本身的植被物种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大量的水母菌可供食用,其特产矮面包树的树干中可以获得大量淀粉,再加上岛上的洞穴系统发达,拥有天然的居住地,四通八达的洞穴提供了大量的住处,如果食物充足,理论上住上万人没有问题,这还只是月港,半月岛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半月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对人类却更加不好友,这里的早衰现象通常在20岁左右便现端倪,抗衰剂有能效延续早衰的到来,在政府无力大规模供应的情况下,走私便成了最好的办法婴儿早夭率仍然居高不下,能健康生活到40岁的人不到5。

半月岛处于气旋中心,因其风眼位反而不受暴风的影响,月港是一处天然的避风港,孤悬于铁线半岛最北端,是距离家园半岛最近的港口,早年这里曾经建造过大型船坞,但因为无力维护已经废弃。从海面望向月港,最突出的地标就是一颗巨大的“藤蔓”,“藤蔓”是一种真菌,目前只在半月岛有发现,这种特殊的真菌种以松散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不断地生长。与这颗星球上的其它物种一样,藤蔓菌极不挑食,甚至可以消化沙土,所以这种真菌往往依附于巨大的岩石壁生存,久而久之形成了藤蔓的模样。最终会抱团长成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巨物。这种真菌因其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