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在下乃是常行林苏,可否…”

突然,他的声音戛然而止,不可思议地盯着老农。

老农轻轻一笑:“认出来了?”

林苏猛地弯腰:“学生林苏,参见农尊!”

他面前这个看似一般农人的老丈,赫然就是农圣。

“莫要多礼!”农圣道:“本圣与他人不同,本圣不喜书房静坐,事实上说来不怕你见笑,本圣还根本没有书房。”

林苏道:“农家之人,向来如此,锄头为笔,大地为纸,广阔天地,尽是书房!”

“你果然懂!”农圣轻轻一笑:“此地田园,脱胎于你之《齐民要术》,果然尽见真功也!”

林苏目光一起,扫过四面田园,果然,齐民要术里面的记载,在这方天地都有体现,有育苗之地,有肥料加工,有果树修剪的痕迹,亦有现代农学的影子。

他写下的这本农家宝典,在农都,被全面验证。

而且堂堂农圣,还化身一个老农夫,亲自验证。

这对于他而言,是无与伦比的恩宠。

林苏再鞠躬:“学生粗浅之学,得农家如此重视,学生感激不尽。”

农圣伸手,扶起他:“你言感谢本圣,本圣还得代天下农人谢你这个天道准圣,农家之道,至纯之道,民以食为天而已,仅此一道,再无其余。”

农家之道,至纯。

他们不参与权力角逐,他们甚至不使用笔墨纸砚,他们的使命中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条,民以食为天!为民取食,就是他们最大的道,也是唯一的道。

林苏必须对此表示敬重:“天下圣道虽然万千条,但也唯有农家之道,才最能济天下苍生…然而,农尊也该知,农人若想真正安宁,仅有衣食无忧还远远不够。”

农圣缓缓点头:“你今日上我农都,来意本圣尽知!农人有衣食,可渡严冬,然而却不可渡时局,无心大劫若起,天道崩,圣道灭,四野苍苍,哪位农人可独善其身?农家虽然素不争道,但是,你之护道大业,本圣全力相随!”

“多谢农尊!”林苏一揖到地。

农圣含笑:“心迹已明示,你可放下心绪,随本圣走上一程。”

“是!”

农圣漫步前行,两边风物已然大变,这是农家育苗场。

农圣在一垄田前停步:“你且看看,此为育苗之地,本圣取天下稻种七十二种,分割成七十二区,彼此隔绝,代代繁育,优中选优,纯中取纯,然而,所得之稻种,竟然一代不如一代,本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林苏目光投向身边的七十二个区域…

七十二片区域,彼此之间以文道伟力分割开来,绝不相通,每片区域内部,都贯穿着农家从一而终的理念:纯!

在他们的字典中,纯是所有物种最好的种子,越是纯,越能体现物种的特色,越能发挥物种本身的作用,他们的育种方式也是严格按照《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的,每种种子洒下去,选择长势最好的取其种,然后再洒下去,如此周而复始,理论上可以得到最纯最正最优的种子,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种子竟然一代不如一代。

农家育种大计,陷入困境。

这困局无人能解,但农圣将林苏带到了田间地头,将这个最大的困惑摆在他的面前。

林苏沉吟良久…

终于开口:“农尊,有一惊世骇俗之论,跟你农家的理念背道而驰,不知你能否一听。”

农圣心头微震:“你且道来。”

“生物,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有时候的确讲求纯,但是,有时候却也需要杂,杂之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汲取两种物种的基因优势,合成更好更优的东西,比如说如果将这两种稻杂混,生出来的种子既有左侧之稻的植株,防风防旱,亦有右侧植株的稻粒饱满,岂非更优?”

林苏随手一指两边的稻种,左侧稻种植株异常高大结实,而右侧稻株矮小,上面累累的稻谷植株无法承受,趴在泥土之上,有的已经烂了一半。

农圣眼睛慢慢睁大:“并非至纯方是最佳?”

“纯有纯的好处,杂有杂的优势,但看作物的核心价值点在何处,如果只是追求某种独特的口感,可能需要它纯,因为一杂,这份独特可能就此丧失。然而水稻是裹腹之物,口感并无差异,只要营养成分大体一致,能提供人体所需,就是成功,那么唯一的考量点就在于产量…”

他这一番讲解,融入了大量的现代术语,如果一般农人,显然是听不懂的,但是,农圣一闻,如闻大道。

他的手轻轻一抬,面前的一个隔断打开。

两种水稻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融合…

似乎只是正常的传花授粉,但是,这进程瞬间加速了千万倍…

很快,一种奇异的植株出现,它的高大跟左侧稻谷一般无二,但它颗粒的饱满,跟右侧稻谷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