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完有关事项。

部长略微停顿了一会儿,道:“干部青黄不接、老化问题又抬头了。改革开放后,领导同志提出了‘干部四化’的根本方针,破格选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充实在各个岗位上,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干部也成了老干部,后继有人的问题不容忽视啊!”

班子成员全都点头称是。

这是个大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干部队伍建设方针是&34;德才兼备、又红又专&3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形势的发展,邓小平同志1980年1月16日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指出:“要有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现在特别要注意从40岁左右的人中间选拔”干部。

同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在这个前提下,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明确地提出了“干部四化”新方针。

干革命,干事业,核心要素始终是人。

离开了人才,再正确的方向,再好的政策,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应该说,这个方针,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几乎是全党全国公认的。

可是到了今天,当年四十岁左右的年轻干部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有些事情,必然要重新调整。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