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和武姐看了下服装厂的外贸订单,也大失所望,日本的订单基本都是制服,如工作服,护士装,没什么时装。小文找个相熟的问了下,知道厂里也生产时装,都是内销的,现在也没怎么生产。

服装厂门口也开了个门市部,卖点自产的服装,主要还是接受一些个人来订做服装。那个熟人也说了,只要拿样子来,下单做绝对没问题,技术上不用担心,但熟人也真诚相告,生产时装的面料咱这少,听说广州那边多,都是从香港进的。咱这儿有优势的面料就是毛料或者毛呢,都是咱当地产的,在全国也有名。

摸了几天市场,三个人聚在办公室开始商量了。

小文问了下晓光感觉如何,晓光把市场的状况说了下。

小文苦笑着说,我天天在市场转,就是你那感觉,这服装有咱当地生产的,也有从盛京,冰城批发的。真正好的不多。

晓光又问小文和武姐服装厂的情况如何,俩人都摇摇头,拿货或下单生产都难。

三个人陷入了沉默,小文轻轻叹口气说:“我一直想把生意做大,头二年赚钱挺容易,这一年好像遇到坎儿一样,怎么也做不大了,我拉你们俩来,也是想让你们俩帮我迈过这道坎儿。”

晓光想了半天,开口了。

“两位姐姐,我说两句,做生意我不懂,但转了一圈市场,加上二位姐姐在服装厂了解到的情况,我反倒觉得咱们机会挺大的!”

俩人一听,都有点不相信,四只眼睛瞪大了看着晓光。

晓光有点迟疑,吞吞吐吐的说:“咱们能不能直接杀到广州,跨过盛京和冰城。我是这么想的,既然时髦货都是在广州拿的,何必咱不拿一手的,还得转一手,让人家又赚一笔。咱当地产的货,市场上到处有人卖,咱就不卖了,咱这儿店以后专卖广州来的。”

小文摇摇头:“这事我想过,这市场很多人也想过,一个是咱这儿地方人死性,不敢出去,二一个是每次拿几件衣服跑那么远不划算。”

“姐,这个我想过,咱这儿地方小,消费低,啥都卖不了多少,这次羊毛衫就是个例子,就几千件,市场就卖不动了。前天吃饭时,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不一定服装,啥赚钱的咱都拿,这样路费轻松赚出来。咱就算自己下单做服装,面料哪儿来呀?市场上面料我看了,可做不出杂志上那效果。花边,蕾丝,纽扣,佩饰去哪里弄啊?全得去南方拿货。还一个,别忘了,我同学在广州,咱不用天天去,只要看好的,让他帮忙发货就行,这开销不就小了吗?”

小文低头想了一会儿,抬起头一脸喜色的说:“对呀!一句话提醒梦中人,我咋这么死心眼儿哪,光想着服装,啥赚钱就拿,这才能做大了。老弟,还是你脑袋转的快!看来请你们俩请对了,这一下说不定这坎儿就迈过去了!”

又转头问武姐:“姐,你说这么干行不?”

武姐认真琢磨了一会儿,说:“行,晓光别看平时蔫巴巴的,想东西主意挺正的!”

“好,准备一下,咱俩去广州,豁出去了!”

小文拍板了。

五天后,小文告诉晓光,明晚去盛京,在盛京办点事,然后从那直接去广州。

店里原来有两个年轻人看店,都和晓光年纪差不多,男的晓光看着面熟,一聊原来初中一个年级的,不同班。比晓光大点,家里排行老三,晓光就叫他尹三哥。女的叫小风,倒是第一次见面。

这几天小文带着尹三和小风去把羊毛衫厂的货提了回来,又打了十几个大包运到火车站发走了。小文说武姐和晓光去羊毛衫厂提货不方便,毕竟是厂里的人。就留他们俩看店。

店里活不累,衣服都有定价,小文进的款式不错,武姐又能说会道,哄的顾客挺开心,每天都能卖个十件八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