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进了郭婶子的房间。如今郭婶子的孙子也每日去三角巷和那里开蒙的孩子们一起开蒙。

苏言裳每几天会来给郭婶子针灸治眼睛,好在这回北边之行没有花太长时间,否则治疗又要搁置了。

“本来只能看到光,现在能看到黑影,而且是越来越清晰了。”

织布完全没问题。

其实郭婶子完全看不见时织布的速度也只是比现在慢一些罢了,大概是因为熟能生巧吧。不过眼睛好了,她就能尝试更多花样。

两炷香的时间,针灸结束,郭婶子感觉又更清晰了些。

“现在清晰,到了今晚可能又模糊一些,婶子你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的。”

“我不担心,有你在呢。”

苏言裳突然感觉自己很重要。

治了眼睛,二人走出房间,苏言裳问着赵氏:“这些日子你们有没有回老家去?”

“倒是没有,我让人去码头给悠悠的大哥送了信,他也知道我住在这里了,之前那么久联系不上,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跟人去跑船了,这么危险的事也不跟我说,想要操心死我这老母亲,如今他说他再也不会去了,我也不敢相信。”

“让他不要出去了,我打算开一家新店,让他去帮忙,您看如何?”

“真的吗?”赵氏受宠若惊,立即跪下,“多谢夫人,多谢夫人,你对我们全家都是再造之恩啊!”

苏言裳自然是避开这一跪的,然后赶紧将人扶起来。

“你先去问问,若是他不愿意呢?”

“愿意,他肯定愿意。”

苏言裳不置可否。

“我去一趟三角巷。”

颜娘子在三角巷的教书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她本来就有知识,给孩子启蒙绰绰有余,可她却觉得不够,于是自己掏银子买了一些书回来,自己看着学。

徐老先生出去溜达了一趟回来后,最近没有出门,按他的说法,是觉得今年天气太冷,已经错过了去江南的最佳时间,路上就是个冷,为了腿不疼,他还是在京城过年吧,反正已经很久没有在京城过年了。

所以三角巷他经常来。

往年他秋天就会下江南,可以看一路的秋天,从北往南走,所到之地正好都是浓秋,着实美得醉人。

见老爷子今年居然在京城过年,徐家的晚辈也都来了京城,徐纯心里感激苏言裳,要不然他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父亲过个团圆年了。

原来快要过年了呀,那就要准备起年货了。

待颜娘子下课,二人一起同去了他们郊外的庄子,去看看菜园子。

有着大棚的菜园子第一次种植成功后,苏言裳就决定扩大种植面积,于是让更多三角巷的人过来帮忙。

他们干得轻松还能拿比码头高许多的工资,还能不用自己掏银子买三餐,在大冬天里还能吃上新鲜又好吃的青菜。

这回来菜园子,情形可比第一次来的时候热闹许多,苏言裳还担心天气越来越冷,大棚子不一定有用了,没想到效果还是挺好,并且还种上了其他更多种蔬菜,面积也扩大了。

无名楼如今已经停止了让人起菜名的活动,毕竟菜式有限,但光是这新鲜蔬菜无处吃去,无名楼就赢了,有些贵人还想将楼里每日的所有蔬菜买下,都被拒绝了。

也有人发现了郊外的庄子,偷偷在外头观察,暗暗也在自家的菜地里有样学样,但是都没有成功。

有人想到收买庄子上的人去帮自己干,但没有人愿意被收买,后来景阳公主亲自走了一趟菜园子,亲自收割了新鲜蔬菜去给皇上老爹享用,就再也没人敢打菜园子的主意了。

想想这样的本事,若不是背靠公主还有信国公府的大树,早就被人抢入囊中了。

怀璧其罪啊!

苏言裳想到的是易老夫人在北方的店铺,生意好定会遭人眼红,那边没有老夫人亲自坐镇,自然有其他人给她出头,难道每个府城的官员都被她收买了吗?想想就令人心惊。

“颜娘子,光是这些青菜,我就能做出一桌子菜来,不需要有肉。”苏言裳兴奋地说道。

搞不到新鲜的蔬菜,那些客人退而求其次,日日都买很多碟做好的青菜,加上黑铁做的青菜着实好吃,比自己家里厨子做的还要好吃,于是都打包回家,好在有每人限量的规定。

煮熟的菜蔬放不久,于是无名楼每日的青菜卖断货,每天还没开门,无名楼门外就挤满了人,都是为了抢青菜的。

肉菜谁都不能天天到酒楼吃,一般的人家只能偶尔到酒楼打打牙祭,而条件好的人家有每日到酒楼包场的实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