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宫。

朱元璋与朱允熥正在对弈,祖孙二人闲聊家常。

“你到了大婚的年龄,该为自己物色个太孙妃了。”

朱元璋说道,脸上无悲无喜。

太子朱标去世已有三年,皇太孙守孝期已过,是该娶妻生子了。

朱允熥十七岁,惠王朱允炆更有十八岁。

这哥俩的年龄,着实属于大龄剩男。

今年说什么也要把他们的婚事给办了!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调子。

“嗯,太孙妃的人选,爷爷您看着安排,孙儿随意。”

朱允熥微笑落子,没有丝毫抗拒。

早几日,礼部尚书李志刚便提及此事,让他早做准备。

比如有什么心仪的女子,先透个底,礼部自会安排,保证能让朱允熥娶到自己喜欢的姑娘。

李志刚甚至拍胸脯打包票,言说只要是在大明境内的,都能搞定!

让他意外的是,朱允熥并无人选,只是说了句:“这事你随意安排,只要符合太孙妃标准就行。”

看似没什么标准,其实“符合太孙妃标准”这個标准,可太大了!

太孙妃,未来就是皇后,国母!

什么人能成为国母?

首先要漂亮!

其次,性子温和,知书达理,智慧贤惠。M..

娶老婆,符合这几条就足够了。

朱允熥的心理年龄已不年轻,不再追去什么所谓的爱情。

他整日忙来忙去,也没功夫去想这些。

当皇帝,三宫六院是基操。

未来的皇后只要不是个妒妇,能负责打理好后宫就行。

当然,身具智慧,能教育好皇子更好。

朱允熥的随意,让朱元璋颇为意外。

“你确定太孙妃的人选自己不去挑一下?”

朱元璋是自由恋爱者,当初在郭子兴身边当亲兵,偶尔邂逅马秀英,产生了极大好感。

郭子兴也觉得朱元璋是个人才,想要拉拢捆在身边,于是将义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成就了二人。

这一成就,让郭家祖坟冒青烟,原本的濠州城小军阀,一跃成为大明滁阳王。

成为开国皇帝的义父兼岳父,干女儿是皇后,亲女儿是贵妃,两个外孙是亲王,自己被追封为王......

郭子兴一辈子也想不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梦想,竟在死后轻松实现了。

只因一门亲事!

很多人都以为朱元璋靠着郭子兴的势力,才成就帝王伟业。

其实,当初郭子兴只是个濠州城小军阀,手下几千人马。

濠州城里还有好几个他这样的小军阀,孙德崖、俞氏、鲁氏、潘氏四人,各自称元帅。

一群粗人,没啥见识和远见,跟个土匪窝一样。

结果朱元璋带着二十四个兄弟(后称世称为淮西二十四将),出去单干几个月,就拉起来两三万人马。

若没有朱元璋,谁会知道郭子兴?

“太孙妃人选全凭爷爷安排。”朱允熥依然如此说道。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像允炆,那孩子越发无状了。”

朱允炆?

朱允熥问道:“爷爷,老二他怎么了?”

“他看上了一个姓马的女子,是光禄少卿马全之女,说非她不娶。”

提及此事,朱元璋的心情晴转多云。

当然,朱允炆看上的马氏,和马皇后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只是同姓而已。

不过,这马全却是人管集团的人。

经朱允熥几次出手,六部九卿以及小九卿撤换了大部分,马全是少数几个没有被撤换的主官之一。

他能在几次风暴中心安然无恙,多多少少是有点东西。

朱允炆也看上了这一点,还想和文官穿一条裤子。

他的小心思朱允熥明白,朱元璋也明白。

“允炆这孩子,从小敦厚老实,近几年也不知跟谁学坏了,喜欢耍小聪明,你莫要怪他。”

朱元璋盯着朱允熥,想要他给一个承诺。

曾经两个孙儿为争夺皇储之位明里暗里屡屡较量。

这种政敌关系,往往会随着一方胜出,秋后算账。

朱元璋知道,以太孙的性子,在自己死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