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鸠占鹊巢霸占了帝位!”

嘶!

袁宗皋听闻此言,神情惧变的同时,身体更是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亏得他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在行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和眼下这仁和公主所言的内容比起来,真是仿若小巫见大巫一般。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仁和公方才所言的叛贼之子和蛮夷血脉一事,连带着后续说出的六岁出现一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根本就没有丝毫凭空污蔑的意思。

之所以弘治皇上的身世会出现这般多的说辞,这一切还得从弘治皇上母亲的身世说起。

弘治皇上的母亲孝穆皇后纪氏,原名李唐妹,虽为李姓,但是其本人,却是广西土司蛮族土官的女儿,而且还是一名造反蛮族土官的女儿。

当年明宪宗南下征讨广西蛮族叛乱之时,身为土官女儿的李唐妹被俘,因为面貌端庄,长相甜美且皮肤嫩白的缘故,逃脱掉死刑的她,更是被人送入到了宫廷充当宫女。

时间慢慢流逝。

一次在宫中和宪宗皇帝的邂逅,让宪宗皇帝想起了这个曾经被他俘虏的女子,继而让这李唐妹怀上了皇室的血脉,也就是现在的弘治皇上。

而这,也就是仁和公主方才所言‘叛贼之子和蛮夷血脉’一事的缘由,至于后续的那句鸠占鹊巢的话语,袁宗皋就不置可否了,不过在他心中,他认为此事应该不可能发生。

且不言宪宗皇帝心中自有定数,就说后续宪宗皇帝又不是仅有朱佑樘一个子嗣,真若有问题的话,那么多年早就应该发现了才是。

不过前面所提到那血脉一事,在一些注重血脉传承之人的眼中,却是弘治皇上冲洗不掉的污点,他若以血脉而论的话,根本不配身居帝位。

而且这般一来的话,在其后出生的兴献王朱佑杬,反而成了最为名正言顺的那个!

想到这里的袁宗皋,眉宇之间却越发的不解起来,要知道仅仅只是因为一个血统,若是王爷出面,自是名正言顺,毕竟一旦事成的话,王爷顺势登基为帝,独揽天下。

可是仁和公主这般争取又是为了什么,难不成仅仅只是因为见不得皇室血统掺杂进入其他血脉?但要知晓这弘治也非个例啊,再往上几代,不是还有人身怀蛮夷血脉吗?

想不清楚期间缘由的袁宗皋,干脆片言不发,静静跪伏于地,等待着仁和公主的后续话语来。

果不其然,坐于上首的仁和公主,在厉声呼喝完这些话语之后,激动愤怒的心情稍缓,目光转移到堂下袁宗皋身上的她,眼神之中,竟然有种狂热和兴奋的模样,开口继续说了下去。

“普天之下,若说身份之正,血脉之纯,最应该坐在那张宝座上的,就应该是本宫的弟弟才是,天下之间,也就唯有他方才可以配得上名正言顺一词!”

袁宗皋听到耳旁传来的话语,眉头开始皱的越发紧锁起来,仁和公主所言的这般话语,虽然袁宗皋也感觉颇为在理,甚至其间一些内容都可以写到讨伐檄文当中。

但是当这些话语从仁和公主的口中说出之后,袁宗皋总是在心中感觉,有些不对劲的地方一般。

而就在袁宗皋皱眉沉思的时候,坐在上首的仁和公主,大口喘息了几口之后,声音忽然变得有些低落,缓缓说道:

“还有他那个太子,也是不清不楚,郑旺的事情他以为过去了吗?

笑话,风声一起,谣言四传,又岂是那般容易被人忘掉,经由吾儿那般一闹腾,这世人到了最后都得记着,世间有一个叫做郑金莲的女子,可能是皇上的亲妈。

只是有些可惜,此事若是再坚持个十年八年,等到弘治的身体彻底废掉,太子登基为帝的时候,本宫在给他弄上一个正德的年号,这般一来的话,他这生母是郑金莲的事情,就是再为解释,也没人相信了。

可惜啊!可惜啊!就差那么几年,唉!早知如此的话,本宫就交代儿子,让他行事小心一些好了,否则哪会弄成现在这般境地。

唉!”

仁和公主说到最后,就好像惋惜万分一般,重重的叹息了一下之后,似乎说的有些口干了,端起一旁桌几上的香茗,就开始喝了起来。

跪在地上的袁宗皋,听到仁和公主这般言语之后,表情惊愕的同时,心中更是开始变得越发疑惑不解起来。

今日他所听闻的种种,虽然表面上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是让袁宗皋想不明白的是,仁和公主这般作为的原因是什么,仅仅只是因为看不得皇室血脉受到玷污吗?

可是这也犯不上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来冒这个险吧,旁的不说,就今日仁和公主所说的这些话语,一旦传到弘治皇上或者太子殿下的耳中,纵使你身为长公主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