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架好熔炼银矿石的炉子,还未使用,就被放在那里闲置遮掩了下来。

众人害怕了。

这般巨大的银矿,若是被倭国之人发现,联合整个倭国的大名发动大战都有可能,而他们此次来倭的兵力,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卫所来此而已。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徐经和此次来倭的李指挥使一商议,干脆趁着事情还未被倭国知晓之时,赶紧派人回来送信,请朝廷这边决断。

而二人为了增加这件事情的可信度,更是让人将之前那些开凿出来的银矿石,直接装到了船上,在他们想来,说一千道一万,也没有这一船的银矿石更加能让朝廷这边信服。

事实也果然如此,看完奏章之后的弘治皇上,平稳了一下呼吸之后,直接就对着殿下的三位阁老问询道。

“可有派人前去天津卫?”

殿下的刘健听到弘治皇上的问询,点了点头道。

“已经安排出去了。”

“微臣还告知了城门,一旦有天津卫那边消息过来的话,即刻放行。”

这边的弘治皇上点了点头,手中拿着这个奏章,看向对面的三位阁老,激动的说道。

“天津卫那银船一事,想来不能作伪,此次派人前去,也只是核实一番罢了。”

“所以三位卿家,你们如何看这奏章所述?”

殿下的刘健等人,听到弘治皇上的问询之后,都难得的沉默了下来。

事实上也确实如弘治皇上所言,倭国究竟是何情况,众人不知,但是天津卫那艘回航的银船,众人心中也知,此事是万不能作假的。

如此一来,眼下众人需要考虑的,就成了这倭国一事,以后改如何处理。

想到这里,三位阁老的神情,越发的纠结起来?

本来这去倭国收地探矿一事,就已经有违祖制,即打破了太祖皇帝在《皇明祖训》中关于不征之国的祖训,又将这海禁的祖制也撕开了一条缝隙。

原本满朝文武还自我安慰,这迩摩郡是倭国输给大明的,《皇明祖训》关于不征之国的祖训,众人也不算违背,至于那海禁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是哪想到,这倭国一事到了现在,竟然还有越闹越大的架势,如若这银矿真达到奏章所言的那种地步,接下来增兵一事,肯定就是不容置疑之策。

可是如若增兵,那接下来就涉及海船、水师等等事情,甚至因为现在海船的缺乏,想要派兵再加上以后来回运送白银,海船的继续动工建造,都有可能会成了大势所趋。

这般一来的话,那海禁之策,岂不是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