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承风吃过粥、喝过药先去工坊逛了逛,坐了个多时辰,交待赵管事点好熟悉水泥烧制的工匠随时待命,掐算着时间,一等赵匡胤下朝就往皇宫而去。

“贤弟怎么来了?呵呵,坐罢!你不在家好好调养身体,怎么又跑到我这里来啦?”赵匡胤正准备批阅奏折,拿着朱笔在圈圈画画,瞧见承风来了笑着说完,继续埋头处理事务。

承风有点遗憾,既然老赵在做正事,自己也不好打扰他,便找个座坐下,慢慢等着。

“贤弟啊,有什么要事你直接说吧,朕听着呢!”老赵埋头工作,突然冒这么一句让承风一愣。

“是这样......”承风将昨日自己所思所想全部说给赵匡胤听后,赵匡胤连奏折也不批了,放下朱笔托着下巴沉思起来。

半晌之后,赵匡胤才长出一口气,看着承风慈祥地笑道:“贤弟之才,即便是入朝辅政也绰绰有余了!”

“皇兄谬赞了!”承风赶紧谦虚道。

“那老夫问你,你准备从何处入手,那宋泥作坊和印刷作坊现在咋样了?”赵匡胤郑重其事地问道。

“宋泥作坊的相关技术人员小弟已经准备妥当,就是缺一个驻地和可靠的生产人员。印刷作坊的扩建已然建成了大半,已经陆续在安装印刷设备了,想来也快了。”

“哦?”赵匡胤抬抬眼角看了承风一眼,继续提笔埋脑袋书写:“贤弟倒是雷厉风行,已经提前安排开了,实在难得!这事还得加紧着点,老夫也等着瞧你策划出来的东西究竟是啥样子!地方和人手你找光义陪你去选,朕就不过问了。不过记住,一切都要尽快行事!”

“小婿知道利害,一定会努力督促他们的。”

“你可知道今曰朝堂之上,对政工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沙盘制作、地图绘制一事争得甚是利害!”赵匡胤眯着眼看了会折子,突然抬起了头,很是感慨地言道。

“咋了?这怎么还在争?”

很奇怪啊,这政工教育基地的事不是已经定下了吗,还争什么?

“你以为任何事老夫都可一言而决?朝廷大事,百官若皆反对,老夫也无可奈何。幸好今日军方老将还有范质等忠心的文臣一力支持老夫的旨意,才把这事敲了下来……”赵匡胤揉揉脑袋道,“这些个贵族多吃多占惯了,掉一粒米都看在眼里,是该找机会让他们看清自己的位置了......”

对嘛!这才是霸气的宋太祖。

老赵这位大宋军国主义头子发狠了,料他们这些唯利是图的世族也不敢乱吊歪啥子。

承风展开画板,画了几幅赵匡胤伏案工作的速写,又画了副坐像。

老赵很满意地鉴赏了一番,准备又要唤人来拿去裱起来挂自个的房间欣赏。

承风吓得赶紧一把抄过来:“皇兄,这可不行!小弟为这东西可是往您这都逛了不知道多少回了,政工教育基地可还等着这东西有大用呢!”

“哦?老夫的画像,真能像你说地那么有效果?”

“当然,就跟国旗和国徽一样,对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起到极大的鼓舞!”承风很一本正经地说道。

“国旗和国徽?”老赵好奇地眨巴着眼,“国旗.......是不是国家旗帜的意思?国徽又是何物?”

娘咧,嘴没把好门儿,又漏馅了......

承风赶紧一记马屁送上:“皇兄果真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小弟正是想向皇兄言说此事。”

不管了,作为将来统一华夏的大宋,总不能没有自己的国旗和国徽吧!特别是要立志开创空前盛世的强大帝国。

至于国歌承风可不敢拿后世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的国歌来接着用,至少跟这个时空的大宋利益是完全相悖的,除非自己活得腻味了,想被大宋皇家千刀万剐。

“皇兄您想,大宋王朝一说起来是一个比较抽像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自己生活在大宋,在皇兄英明神武的领导之下安居乐业,可是具体怎么去描述呢?比如说天和地,百姓拿手指头往上指就知道是那是天,跺跺脚指指脚下踩的便是地,即便是看不见的风也是有迹可循,但是大宋呢?”

承风一边把画收到袖中一边引导着赵匡胤的注意力道,他实在很害怕这个自恋的老货又悄悄地把画像再给拿回去。

“嗯......”老赵闻言脑子也跟着转了起来。

很纳闷,自已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怎么成了无法描述的缥缈之物呢?

“贤弟这话,怕是有门道在里边......”老赵眯着眼看一眼承风笑着说道,他好像琢磨出点意思来了,却又不知道怎么去表达。

“想我赵匡胤,率群雄起于微末,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