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

无比的寂静……

本来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诗会场面,此时却没有一丝声音。

场中诸君震惊地望着承风,心中仿佛被一道雷电劈中,那股麻酥的震撼,瞬间充溢了四肢百骸。

“天地间……竟还有如此豪迈词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给老夫拿酒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呜呼哀哉……”

“这是何等恢弘,何等豪迈,又何等地悲凉啊……”

嘭!

晋王赵光义,猛地从原地站了起来,一把直接掀翻了身前的矮几却犹不自知,双目赤红地吼道:“承风贤侄,大才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所有的皇室当中,以赵光义的文学造诣最高。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开卷有益”“手不释卷”等说的就是这位大大。而他又是出身行伍,于军中拥立兄长登位,直面过血肉战场,所以最能体会到这诗的含金量。

现如今,大宋初立,不过两载!垄断诗词圈的,大多是从前代唐朝遗留下来的海量诗作,也就是世称的唐诗。

而煌煌大宋就只能拾前人牙慧,沐浴前人荣光?

唐朝兴盛之时,万国来朝,整个文学界都弥漫着一股绮靡诗风,流传下来的诗,也以浮华无力、矫揉造作、歌功颂德讨帝王欢喜的居多,媚俗之风于文坛盛行一时。

直到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叛乱频发、烽烟满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那时的官吏、文人才正视社会现实,慢慢有了些风骨之作,诞生了许多体现和体会人间疾苦的上佳诗作。

但宋朝毕竟根基太浅,在座的这些文人雅士都是代表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的世袭贵族们,所以流传最盛的还是那些奢靡的文风辞藻。

承风这首词的横空出世,无异于春日惊雷,霹雳当空,一扫一众靡靡之音,为宋朝盛世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即便没有诗作,我大宋也将有自己的文兴之地——宋词!

此时,全国尚未统一,朝野上下整日面临的就是出征、出征、再出征!

这首满是金戈之气,听后让人热血沸腾的《破阵子》放在这个时代简直再合适不过。

最重要的是十分贴合慕容家!

包括晋王在内知情的,还有在座的老臣老将,谁不晓得慕容家的老将军慕容延钊?他的忠肝义胆就连政敌赵普都赞不绝口、自愧不如。

这首词不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吗?

可怜白发生……慕容老将军军前阵亡之际,还在恨自己不能为君王了却天下,这是何等忠义啊!

所以才有了晋王的失态,一众老臣垂泪、老将又生豪情!

这种感情和心境,也就只有身为亲生儿子的慕容承风才能体会,并融入到诗词当中。

“他……他……竟还能填词?”长公主痴痴的望着承风,目光盈盈,红唇翕动,丰腴的娇躯都在微微颤抖。

“敢问公子,词可有出处?”长公主盈盈一礼,温柔地问道。

“《破阵子·为先父赋壮词以寄之》”承风吐出一口浊气,虎目含泪地说道。

“果不其然!”在座虽有不少人已会其意,这时承风亲口说出来,那些未曾想到的人此刻也恍然大悟,对这首词的体会便更深了。

不远处,邻近的赵福已经面色一片苍白。

他满脸震惊,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个傻子,那个废物,竟然真的填出了一首词,而且这首词的水平之高,意境之远,简直超乎想象!

“允文公子,赵家大郎……”承风打破了现场的寂静,嘴角轻轻一扯,坏笑道,“我的已经作完了,下面该你了,请吧!”

这是他的一个坏毛病,每次使坏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扯嘴角、坏笑。即便自己已经是两世为人了,这毛病还是改不了。

他笑眯眯的对赵福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一时间,所有的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手足无措的赵府。

“这……这个……本公子……”赵福的脸色更白了,一时间竟急得口吃起来。

承风的明珠在前让他那首事先准备好的咏剑诗瞬间变成了一坨屎,拿出来只会丢人现眼,凸显自己的浅薄和浮华。

“我知道了!赵家公子,你肯定是看不上我这首《破阵子》!”

承风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摇头道:“罢了罢了,我就再填一词,请在座的各位品鉴……”

说着,他又是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