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

她去了兰台,谢玉便能安心去找他的未婚妻。

他不必再跟着她,也不必再查她的身世了。

各人都有各人的路,各有也都有各人的活法。

那像谢玉这么好的人,他的未婚妻会是怎样的呢?

定也是与他一样好的人。

如这夜的雪一般,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小七低喃,“谢玉,但愿你快些找到她。”

他总是戴着斗笠,她也总是看不见他的神情。若能看得见,她想,他此时一定是舒眉软眼的。

谢玉没有答她的话。

这山里静寂,黑压压的林子连个走兽都没有,唯听见他一双脚将雪踩得咯吱作响。

月白风清,这清清脆脆的响声真好听啊。

这是死里逃生的声音。

她一笑,哈出来一道白白的雾气,她抬起沉重的眼皮去看谢玉,你瞧,谢玉也有呢。

这是活着的雾气。

昏昏沉沉将要睡去,忽听谢玉问道,“你可去过楚国?”

她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回他的话,“没有去过。”

她的声音低低的,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

谢玉笑道,“楚国雪少,终年与春天一样,水里的是稻米莲花,山里的是青竹绿茶。楚人住的是青砖瓦巷,乘的是乌蓬轻舟,吃的是稻米鱼蟹,烟雨迷蒙的时候是最美的,与魏燕两国都大不一样。”

小七心想,这世间还有那样的好地方吗?

谢玉又问,“江南春色极好,你想去看看吗?”

小七轻轻道,“想去。”

谢玉又说,“那我带你去。”

她想去呀,不管是魏国还是楚国,她想挽起裤腿赤脚踩在潮湿的大地上。只要在山野之间,不管是哪儿都好。

她知道自己去不了,而谢玉也终将去找自己要找的人,可她还是很欢喜有这样一个念想,“那等我从兰台出来!”

但能不能从兰台出来,小七并不知道。

也许很快就能出来,也许需要一年、三年、五年、十年。

也许这辈子也出不来了。

但有了这个念想,心里便也就有了盼头,她欣欣然又道,“等我从兰台出来,那时候如果你还愿带我去,我就跟你去。”

身下的人依旧不声不响地走着,半晌才应了一声,“好。”

他一直走着,他的脊背很暖和,小七勾住他的脖颈,隐隐约约听见谢玉还在说着什么话,到底说的是什么,她并没有听清。

接连多日的逃亡使她分外疲累,她低低叹着,阖上了沉重的眼皮。

她想,睡一觉吧,小七。

谢玉会送你去郡城,有他在,你不必有什么担心。

也不知有多久,听见谢玉在唤她,“小七。”

这是她第一次听见谢玉叫她的名字。

她冻得身子发僵,迷迷糊糊问道,“到了吗?”

谢玉停着,“不能再走了。”

“哦。”小七轻声应道,“你累了就歇一歇。”

“我不累,但再走下去你会冻死,就在这里过夜吧。”

她睁开眼好好打量了一下,这才发现她与谢玉已在一处猎户的小木屋里了。

难怪比方才要暖和许多。

屋子很小,有一张火炕,火炕也不大,铺着灰狼皮,絮了芦草的被褥在一旁卷着。

这种火炕在魏国并不多见,大抵是为了冬天取暖,因而火炕旁就是灶台,一旁还堆着一箩筐的番薯和青萝卜,也许还有别的,夜色暗着,看不分明。

谢玉将她放上了火炕,又用被子给她裹紧了,她打着寒颤蜷成一团,但有狼皮铺着到底暖和了一些。

眼看着他要出门去了,小七心里不安,忙问,“谢玉,你去哪儿?”

谢玉一顿,“外头有柴火,我去搬一些,不走远,就回来了。”

谢玉最是会野外求生的。

他能生火,能烤鸡,能煲汤,还能打蛇,除了不怎么识得野山菇,这山野之中的事好像没有什么是能难倒他的。

他有一身好武艺,也有一身好教养,也不知他到底出自什么样的人家。

此时他抱进了一捆干柴,掩紧了门便在灶台生起了火,那番薯亦被他扔进了火堆里烤着。

柴火呼呼地烧着,火炕很快暖了起来,小七迷迷糊糊地睡着,闻见小小的木屋都是番薯的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