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布置的很是妥帖,准备趁他病,要他命,彻底终结闯贼高迎祥。

按照卢象升的意图是乘胜追击,歼敌于豫楚边界。

但是王梦尹、宋祖舜二人庸碌无能又狂妄自大,拒不遵命,汉水以南竟然不设防!

一下子就让疲于奔命的高迎祥部轻易的从光化县羊皮滩渡过汉水,进入勋阳,从而摆脱了卢象升的围追堵截。

在高迎祥战败的时节里,河南的另一部起义军也进入了豫楚边界的大山当中,与他遥相呼应,相互拉扯官军,才让他有了喘息之地。

中原战场上顿时平安无事。

兵部尚书张凤翼接到卢象升先前发来的捷报,忍不住欢呼雀跃。

大事可定!

卢象升如此帅才,必定能够再接再厉。

可就是张凤翼的一口奶,本来十拿九稳的事,就变得漏洞百出。

当然高迎祥逃出包围圈的事情,他还不知道。

张凤翼还向崇祯提议如何更好的剿灭高迎祥呢。

河南、勋阳、陕西三巡抚各自督将士扼守,不让一贼溢出。

湖广巡抚移师边界,听侯援剿的命令,而让督、理二人率主力入山围剿,务求全歼!

崇祯批准了这个建议,叫他们二人五个月内荡平高迎祥。

尽管洪承畴正在率军伺机攻打山西,可潼关已经失去,莫不如先绞杀高迎祥。

只要成功,定然能够让反贼的嚣张气焰不在。

大明便能重新向天下人证明,哪个反贼敢露头,就专杀哪个人!

从开始的王二、王嘉胤、王自用,到如今的高迎祥,都是这种待遇。

张凤翼提的建议非常好,当然是落在纸面上非常好,连卢象升这个亲临一下的命令麾下都有人不能完全执行起来。

更不用说他这个远在千里之外朝廷发布的命令了。

一旦付之行动就开始变得漏洞百出。

卢象升所部的祖宽、祖大乐、吴国俊等北方骑兵皆是习惯于在平原地区驰骋,不善于山地作战。

高迎祥残部跑到了山里躲藏。

朝廷要他们进山围剿,祖宽、祖大乐、吴国俊不愿意,皆是按兵不动,想要和李重镇一起北归!

打仗打了这么久都不曾让放回家里去和家人团聚,士卒们心底都有怨气了。

况且咱们还打了胜仗,又抢了许多好处。

总是放在外面,谁能放心呐?

快快回家才是正事。

像大明士卒因为闹着要回家而哗变的例子,不在少数。

尤其要不是本地的士卒不执行卢总理的命令,咱们早就擒了那高迎祥直接北归京师了。

还用得着钻深山老林去?

蓟辽雄兵心里有怨言,实数正常。

毕竟客军都很难受到本地官员的欢迎,巴不得他们赶紧滚蛋呢!

卢象升虽然善于御下,但对此却感到颇为无可奈何。

他只能给几个麾下找理由,回报陛下大谈进山搜捕的困难。

豫楚边界大山绵亘,深林密草,马不能进,我军士卒攀木越崖,日行三四十里。

车驴不能进,只能每人背负二斗米随军前行,十日粮尽。

一千个士卒进山就需要一千人运粮,万人入山则需要万人运粮,一旦超过十天,士卒和民夫就会一同饿死。

如今艰难的情况,让卢象升大为头疼,且十分难堪。

一方面是因为皇帝下达了五个月的期限,另一个是他把高迎祥给打疼了,却没打死。

这个人就不肯在轻易冒险,直接躲进大山里。

短时间内绝对是不可能抓到他的。

卢象升从南阳赶往襄阳,与湖广巡抚王梦尹商议围剿之事。

仅仅十天的时间,卢象升昼夜指挥,以至于两眼浮肿一身委顿,也不敢歇息片刻。

他鉴于均州、谷城、襄阳西北一带,山势险峻陡窄,全都是悬崖峭壁,羊肠小道,骑兵南行。

就把吴国俊他们调往荆州,防守荆襄内地,命总兵秦翼明、副将杨世恩、雷时声等步卒入山围剿。

又调拨祖大乐前往内乡,浙川与河南巡抚夹剿。

但河南巡抚陈必谦借口内乡,浙川的反贼已经遁入周围山区,祖大乐骑兵难驰,况且粮饷供应困难,明确表示不希望祖大乐前往。

他建议卢象升把这支“劲旅”暂时蓄养于荆襄之地,伺机而动。

当大明稍微取得一点胜利之后,内斗便不可避免的重新被确立为第一件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