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辛苦劳作,却整日被挑刺谩骂。婆婆不喜欢她,凡是她干的活,总要骂上几句。而丈夫在一时的欢愉之后,不耐烦母亲的不满和双卿的倾诉,对她的态度急转而下。双卿在家里清扫、煮饭、喂鸡、养猪,还要被婆婆和丈夫虐待。】

【再这样的环境中,就连健康人都撑不住,何况双卿在操劳之下,还患了疟疾。双卿的诗作中,有七首都提到“病”或者“疟”。她身体不好,却得不到治疗,只有生活上的劳苦和精神上的虐待。她的悲苦无人倾听,只能写在树叶上,寄托她的哀思。其中这里放两首让大家看一下。】

字幕上浮现一首词:

“孤鸾·病中

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慵懒,乱裹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褶痕边、断丝双损。玉腕近看如茧,可香腮还嫩。

算一生、凄楚也拼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薰尽。东菑却嫌饷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相近。”

【这个词意较好理解,我就不详细解释了。不过,最后一段也可看出双卿嫁人后的心情。纵使她仍疾病在身,仍需要干着大量的家务活。可是无人问她,没有人关心她的身体。忙忙碌碌一天,将棉被晒好收起,又要开始做晚饭了。】

【在这里也科普下,关于疟疾的一点知识。疟疾是被蚊子叮咬传播的。发作的时候,会有寒战、发热和出汗。如果发展到重度且没有及时治疗,几乎都会死亡。在治疗方面,从金鸡纳树皮里提取的金鸡纳霜和我们熟知的青蒿素都是特效药。】

【不过,金鸡纳霜我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是西方传教士带来过来的,相对而言毒副作用也比较大。而青蒿素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它是从臭蒿里提出来,因为遇热会分解,所以需要用□□低温萃取。在臭蒿的新鲜叶子中,该物含量最高,最佳采摘时机是在植物开花之前。】

明朝

李时珍彼时正在自己的东壁堂里。他当时已经多年游历,就是为了可以辨识不同草药和药性。如今,他已经整理并撰写了很多草药特性,总计1892种不同的药物。而这本要完本的《本草纲目》,经历了27个寒暑,全本共计192万字。

“这臭蒿我原竟以为不能入药。”他抚了抚胡须,立刻将天幕所说之话一字不漏的记下来:“还有这金鸡纳霜却是没听说过。”

旁边李时珍的徒弟也惊喜道:“若是能把这两个方子应用,那岂不是可以救更多的人。不过,实在不知道□□,还有那低温萃取是什么意思。”

“既然是低温可用,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试试将臭蒿的汁提取出来。”李时珍倒是不慌,凡是总是实践出来的:“而且,天幕说疟疾是因为蚊子才传播的。那么如果驱逐蚊子,也能让世人少受疟疾之苦。”

汉朝

汉武帝彼时还尚未见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川蜀和长安也有七八百公里,若是报信或许还能换骑疾行,可是若是坐马车而来,那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走不了那么远。听到这后世提起一千多年,众人也终于确认这是后世之人的评价。

“所以,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疟鬼?”

听到疟疾,大臣们也不禁惊讶,彼时他们还认为疟疾是疟鬼造成的。所以,当时遇到病情,其实草药并不是全部的手段,还有求神等各种合法仪式。

汉武帝却对于到底怎么救治,更感兴趣:“那臭蒿又是什么?”

下面的大臣有人回道:“臣倒是听说过青蒿。”

不等他们讨论出定论,第二首诗也浮现在天幕上:

“薄倖咏疟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漫说炎凉无准。怪朝来、有药难医,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乾清泪,冤煞娥眉不省。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永。正千回百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静锁,愔愔残喘看看尽。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这里,以物喻人的话,双卿便是花朵,而婆婆和丈夫则是那嗔怒的蜜蜂和蝴蝶。何况,还有那疟疾午时发作,过了酉时才平息。双卿在忍受疟疾的痛苦的时候,还需要辛苦操劳。双卿所受折磨,可以举一例。】

天幕上出现了画面。双卿被逼着舂米,可身体柔弱,抱着杵休息下。可丈夫认为她偷懒,一下子将她推到在石臼旁,双卿疼痛难受,几乎昏死过去。

还有一次,锅上的粥煮开了,婆婆看到咬牙切齿,又对双卿连打带骂,嫌弃她浪费溢出的粥。婆婆打骂她的时候,还将耳环从双卿耳朵上扯下。血留了下来,耳朵被撕破了。这样的折磨让双卿难以忍受,倒在地上。

然而婆婆和丈夫无人管她,任由双卿半昏半醒,从地上咬牙爬起。轮到吃饭的时候,她的耳朵仍然挂着血迹。终于到了傍晚,双卿偷偷将诗作写在芦叶上,这是她唯一的寄托了。

*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