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中得到。”尤振武道:“不过其记载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你细细揣摩,有什么不妥的,你要大胆提出,大胆和我讨论。”

---虽然是矿业大学冶金系毕业,对铁幕铸炮有些研究,但前世和今世毕竟不同,前世里的一些材料,这一世未必有,如果需要因地制宜,就必须和周器商量探讨。

“是。”周器捧着小册子,如获至宝。

“此书机密,除了你,不许任何人翻阅。”

“卑职明白。”

……

完后,尤振武召集所有人议事。

从二叔尤见田,岳父李赫然,乔元柱李承芳,马大志武尚忠,翟去病李应瑞王守奇,掌旗官张禄,一直到粮道吴汉,吴大有,以及刚刚提拔为百户的四个旗长,张旺朱喜贵马虎龙和赵志超等人全部到齐。

“闯贼势大,潼关失守,就眼下的局势看,西安的失陷,只是时间问题,等到闯贼拿了西安,下一步的兵锋必然要直指我榆林。所以,诸位心中不可有侥幸,从现在起,就需要做好临战的准备,行军等同作战,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返回榆林,以备城防!”

尤振武大声道。

众人都点头。

……

四天后。

榆林军在尤振武的带领下,押着粮车,以一日九十里的速度,一路疾驰,进入了延安府,自崇祯元年以来,陕西连年大旱,延安又历经匪乱和兵荒,一眼所及,数十里不逢一人,经过的村庄和市镇都残破不堪,庐舍倒塌,大半无人居住,百姓更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尤振武心中凄然。

就粮车来说,一日九十里,已经是极限了。

幸亏是官道,幸亏榆林军中马多,可以轮流换拉,二十里一换,不然马匹非大批量的累死不可。

而这一天,已经是大明崇祯十六年十月十四日了。

尤振武默默计算,照历史记载,西安城是十六年十月十一日被李自成攻破的,准确的说,不是攻破,是副将王良智开门献城的。

初六日潼关大战后,孙传庭身死,官军主力损失殆尽,李自成率军高歌猛进,连克华州、渭南、临潼,十一日即兵临西安。

因为来自南方的四川兵衣衫单薄,寒冬天守卫在城头,瑟瑟发抖,秦王吝啬不给厚棉衣,也没有银钱赏赐,城中人心涣散,处处传唱,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王良智心知西安不可守,又气愤秦王的吝啬和众官的无为,于是李自成大军一到,不待闯军架梯子攻城,他就打开东城门投降了。

城破后,西安官绅死者众多。

陕西巡抚冯师孔被擒获,不屈而死,陕西按察使黄纲自缢,西安知府简仁瑞,四川举人,被擒不屈,骂贼最烈,贼挥刀斩为两段,西安知县吴从义,赴井中死,指挥使崔尔远投井死,秦府长史章世炯自缢死,原任山东巡按御史王道纯、都司吏邱从周等,骂贼死;参政田时震不受李自成的官职,被杀死,解元席增光、宗室举人朱谊泉,投井死。原任磁州巡道祝万龄,自缢死,佥事王征七日不食死……

但秦王朱存极却投降了,布政使陆之琪、参政张国绅亦降……

这一世,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已经发生?

尤振武心中忧虑。

西安距离延安,将近七百里,纵使陷落,消息一时还传不过来……

“报~~~”

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尤振武,抬头看,只见一个探骑从前面转了过来,到了他面前报道:“禀总镇,前方十五里,有一大队兵马在道边等待,大约两百骑兵,打的旗帜是陕西副总兵高。”

众人微惊。

陕西副总兵高,不用问,自然是高杰了。而他的驻地,就在延安府。

李承芳说道:“原来高杰也已经是撤回来了。”

对于高杰的撤回,尤振武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在汝州大战时,作为主力中军的高杰部损失惨重,所以潼关战时,高杰驻守凤凰领,只为辅助,当白广恩的火车营在南原被击溃,潼关的下南门被闯军击破后,高杰就知道大势已去,于是他迅速带兵离开,但他还是慢了一些,被王定抢先夺了渡口和船只,没办法,他只能往更远的地方绕行,先逃到黄河北岸,摆脱追兵,最后再从山西河津过河,返回陕西,也是因为如此,他绕开了渭南临潼,中途没有和榆林军相遇。

---这只是尤振武猜测,但应该八九不离十。

作为陕西副总兵,高杰应该立刻整兵救援西安,但不论从历史记载,还是今日情况看,高杰根本没有救援西安的意思。

“总镇,高杰不会无缘无故的站在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