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三爷尤定宇带领下,一百新兵连同尤振武翟去病李应瑞王守奇等人,在大车之前列队,向死去的同袍深行三礼。

“好兵,安心的去吧,来世再杀贼!”

尤定宇大声道。

众人郑重行礼。

礼罢,尤振武宣布,以英烈之名,派人送其遗体回家乡府谷县,同时有两袋粮食、五两银子的抚恤,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虽然不多,但在这个末代乱世,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却也是相当有诚意了。

“但有中卫所的兵战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需收敛尸体,送回家乡,以英烈对待,长乐堡将修建一座英烈堂,树立牌位,年年祭祀!”

“今日这位兄弟的腰牌为乙三十五,这个号连同这位兄弟的大名,将成为英烈堂的第一人,我尤振武有生之年,定年年祭拜!”

尤振武高声道。

对孙子忽然的提议,尤定宇有些惊讶,但也欣慰同意。

新兵们默默注视,眼中自有感动,经过这一战,他们不但得到了历练,而且从尤振武对待战死同袍的态度中,感到了尊重和亲切,日后即便他们死了,也不用担心曝尸荒野,无人收敛。

……

这中间,刘廷杰在旁观看,眼中惊奇更多,首先惊奇的是,中卫所所有的缴获,从零散银子到衣服靴子,竟然不是谁抢到是谁的,而是全部缴公,后续视功劳大小而分配,中卫所一众新兵都完全接受,并没有人提出反对---虽然缴获归公并不新鲜,很多军规都白纸黑色,清楚写的,但能严格执行的,却几乎没有,最初,刘廷杰也曾在军中执行,但很快就无法继续,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大的缴获归公,大家一起分配,小的就随他去了,只当是补助,但今日的中卫所却好像是做到了,大到银两,小到靴子,都如数的交了上去。

由此可知,中卫所平常就有明确的教导和规章,并且相当的奖惩,所以中卫所的新兵才不敢私藏。

接着就是尤振武的誓言和英烈堂的点子,刘廷杰越发觉得,尤振武非是常人。

……

夜晚,燃气篝火,架起铁锅,大块的马肉熟了起来,中卫所新兵和刘廷杰的五十精锐,同吃共喝。

尤振武和三爷,以及刘廷杰盘腿坐,除了总结今日的战事,也谈论战利品的分配。

刘廷杰自认没有功劳,坚持不取任何的战利品,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从俘虏的马贼中,挑选一些精壮,以补充军中。

原本,刘廷杰还有些顾虑,担心尤振武不愿意给,毕竟兵力就是战力,在这个时代,抓了俘虏,不论是官军还是流贼,都会挑选青壮,以为己用,扩大实力,这也是很多兵,今日官军、明日为贼,你方唱罢我登场,往来变换不停的原因。

其间的弊端,刘廷杰自然知道,但他不能不用,因为招募兵马的费用,实在太高,朝廷拿不出来。

不想尤振武却爽快答应,并说中卫所不要俘虏,一应俘虏都交给参戎处置。

“尤佥事,你不挑兵吗?”刘廷杰问。

“中卫所小,养不起那么人,”尤振武笑回。

刘廷杰知道尤振武另有打算,也不再问。

除了所有俘虏,尤振武还送战马,刘廷杰原本不收,但在尤振武的三情之下,他方才是收了十五匹战马,作为回礼,他赠了尤振武十副棉甲,尤振武甚为感谢。

“小子,比我还大方……”尤定宇小声嘀咕,好像是责怪,但眼中却都是笑。

……

回到帐篷,刘廷杰对跟在身边的管屯指挥、也是他亲信副手钟茂先感叹道:“尤振武将门子弟,带兵得法,胸有韬略,才识不凡,初上战场,就显出英雄本色,这样的后生,我从未见过,以前我就知道他不一般,今日看来,我还是小瞧了他。更难得是,他谦虚大度,有仁爱,善于收拢军心,未来必成为我榆林镇的栋梁,一个将军印是小的,说不得能封一个侯伯。”

钟茂先说道:“尤佥事确有能力,不过毕竟年轻,参戎对他的赞誉,会不会过了?我朝武爵金贵,要封侯伯,那除非是荡平建虏,收复辽东的大功。”

“这正是我想的,”刘廷杰面色凝重:“建虏猖獗,我辈又多无能为力,连流贼都灭不了,短时间内,根本没有收复辽东的希望,这补天的重任,说不定真要落在他的肩膀上了。”

……

此时,尤振武还没有休息,他带着翟去病,正在查看几个伤兵的伤情,伤口虽然都包扎好了,但并不表示就没有事情了,今夜到明天,将是能否病愈的关键,一旦破伤风,那就必死无疑。

---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