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某著名中学的课堂上。

一节平平无奇的历史课,但却显得那么的不平凡,只因为这节课讲的是种花家历史上的一位特殊的皇帝。

“所以说,明高宗,天明皇帝朱瞻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讲台上,一个鬓生白发的历史老师看着

一个能在花甲之年仍旧活跃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老师无疑是值得人们尊敬的,但此时此刻,却并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

学生的想法都比较单纯,他们没有经历过复杂的社会,想法通常只是基于问题而产生,但即便如此,这個问题他们也不好回答。

原因就是历史上对这位明高宗的评价实在是太过多样化。

好的评价,不说直接把明高宗吹上了天,但也相差无几了。

至于坏的评价……基本上就差把明高宗说成是一个嗜血的战争贩子和杀人狂魔了。

毕竟,中华上下五千年中,能有如此战功,名下挂着如此之多亡魂的皇帝,仅此一个。

……

见台下鸦雀无声,讲台上的老师有些失望,但却也没有气馁。

毕竟,他们是学生,而且只是中学生,他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倘若他们什么都会,那又何必来学校呢?

“不知道没关系,不要气馁,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

老教师说着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永乐七年。

“对于明高宗,我们都知道历史对于他的记载除了出生在燕京之外,然后就是永乐七年,这期间几乎没有任何记载。”

“永乐七年,受北元余孽的影响,我们中原的边境屡次被冲击,在永乐七年更是有了大将丘福等一公四侯出征塞外但却战死沙场的败绩。”

“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当时在位的明太宗朱棣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明朝接下来的动作自然是北伐。”

“但是呢,明朝的将领在洪武年间就杀的杀,退的退,到了永乐年间,老牌武将就剩下了一个张辅,但当时张辅还在云南,平安南大越国陈季扩之乱。”

“在谁都信不过的情况下,明太宗朱棣就决定要御驾亲征,而我们所谈论的主角,也就是明高宗朱瞻壑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崭露头角的。”

说到这里,老教师再次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共计六个字。

“大家都知道,明朝是以儒家治国,当时奉行的是程朱理学,号称是以人为本,以仁孝治国。”

“但是呢,明高宗却在这次的北伐之战中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也是违背整个时代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

老教师的声音拉长,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期待感。

“筑京观!”

讲台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没错,筑京观!”老教师转身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写下了京观两个字。

“要知道,当时的明朝以儒家治国,奉行的是程朱理学,更是号称以仁孝治国。”

“这孝,自然是孝顺、孝道的孝,而这仁,自然是仁慈、仁德的仁了。”

“筑京观,而且还是筑了一个由二十万人的尸骨做基础的京观,这在当时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观念。”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这么说吧,辜先生曾经说过,咱们种花人骨子里有一种十分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温良。”

“明高宗的所作所为,相当于是颠覆了人们对种花人的这种看法。”

“当然了,事实上历史上能够做到明高宗这种地步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毕竟他所留下的事迹可不仅仅只是那些不好的,更有其他皇帝究其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

“毕竟,开疆拓土,当属明高宗为历史第一人,成吉思汗都只能望其项背。”

“明高宗虽然征服了欧亚大陆,但却并未销毁其他民族所留下来的文化典籍,所以我们能从欧洲历史上得出一些我们种花家历史上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说,在明高宗之前,欧洲先后将两个人称呼为上帝之鞭,第一个被欧洲人称呼为上帝之鞭的是欧亚大陆的匈人领袖阿提拉。”

“阿提拉的一生,足以称之为传奇。”

“阿提拉是弑兄上位,在他的领导下,匈人不断地扩张,最终兵临波河,直指西罗马帝国的都城拉文纳。”

“然而,匈人帝国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最终也只是止步于波河,未能再向西挺进。”

“在阿提拉之后,被欧洲人称之为第二个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