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祝将军,这人说他是莫斯克大公国现任大公派来的使臣,是来赔罪的。”

“据他所言,他们莫斯克大公国并非是想要背叛大明,实在是因为之前立陶宛大公国对他们进行施压,同时金帐汗国又在南边虎视眈眈,偏偏他们又得不到大明的援助,所以才不得已而为之的。”

“告诉他们,这不是理由。”祝三凤摆了摆手,示意翻译将自己的话转述过去。

随着翻译的一顿叽里呱啦,那个莫斯克大公国的使臣明显是慌了,手舞足蹈地说了一段话。

“禀祝将军,他说他们莫斯克大公国是诚心实意地想要和大明合作,他们并没有背叛,只是在立陶宛大公国的压力下无法出兵援助钱勇将军而已。”

“而且这次他们也带来了赔礼,说是您一定会感兴趣的。”

“你问他,如果他说的是外面的那些大箱子,那就让他不要费劲了。”祝三凤闻言笑了起来。

“大明不缺钱,在这个战争时期,钱也没有什么大用,就算是千两万两黄金也不抵一粒米管用。”

“回祝将军,他说不只是那些赔礼,还有一份情报。”

……

听了翻译的话,祝三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情报,其实是明军最需要的东西。

因为肤色不同、语言不通,情报问题一直是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一个难题,一直以来明军都很缺乏对应的情报。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朱瞻壑只让自己的世子护卫成员去负责情报方面的问题,因为明军只能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甚至有时候还要靠推测。

如果不是肤色不同和语言不通,眼下的欧洲最起码得有一半是沦陷的,攻打欧洲的难度可能还不及当年进攻帖木儿帝国的程度。

“让他先说说是什么情报,然后我们再决定要不要原谅他们。”

思虑了一番之后,祝三凤最终还是决定听听看。

卸磨杀驴这种事情祝三凤从来都不介意,但就算是要杀驴,那也得等驴拉完了磨才行,她可不想自己套上鞍子去拉磨。

随着翻译将祝三凤的话转述给了那个莫斯克大公国的使臣后,那个使臣明显松了一口气,一边叽里呱啦地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

祝三凤接过护卫呈上来的信,打开后只是看了一眼就将其丢在了一旁。

原因很简单,文字不通,看不懂。

“禀祝将军,据这位使臣说,在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北面,有一支极为强大的舰队靠岸驻扎了,而且还是和我们汉人一样的皮肤。”

“据他们所说,这才是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突然大面积收缩战线的缘故,为的就是抵挡北方的敌人。”

……

祝三凤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北方的敌人,还和汉人一样的肤色……

因为消息传达的缓慢,祝三凤并不知道王景弘船队已经抵达了立陶宛大公国的北方,为他们缓解了极大地压力。

眼下这种情况,她是真的有些捉摸不透了。

“知道了……”祝三凤缓缓开口。

问题的确是要想清楚,但不是在这里想清楚。

“这个消息还不错,让他先回去吧。”

说完,祝三凤就起身离开。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起身离开的时候,翻译将她的话转述给了那个使臣,那个使臣很是着急地向翻译说了几句话,翻译刚想转达给祝三凤,但祝三凤已经离开了。

翻译跟那个使臣说了两句话后就退了出去。

使臣想知道的是祝三凤的明确态度,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不是他,也不是尤里想要的。

这算什么?明军同意原谅他们了?

使臣觉得不是,背叛这种事情是谁都难以忍受的,就算是要原谅,那也肯定得好好的刁难一番,更别说此前因为莫斯克大公国背叛而受伤的是祝三凤的丈夫钱勇了。

可同样的,使臣也希望这件事如此简单的就能解决,就算是还没有解决,那也得知道明军的态度,或者说是祝三凤,甚至是朱瞻壑的态度。

不然的话,连个方向都没有,他们怎么努力?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祝三凤素有女魔头之称,不顾人道主义的事情她做的太多太多了,多到她自己都数不过来。

对于伤害了她丈夫的人,祝三凤是不可能放过的。

同样的,朱瞻壑也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如果他是好人的话也不会打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