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三叔,沐姑父,这是有什么事情啊?能让你们二位一起过来?”

汉王府的会客厅中,朱高煦父子俩看着沐家兄弟,脸上都是同样的疑惑。

“汉王殿下,世子殿下。”沐晟站起身来,从袖中掏出了两个东西。

“陛下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诏书和圣旨。”

朱高煦父子俩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来了迷茫的情绪。

倭国有张辅,而且朱瞻壑说过了今年还会去一次,但肯定不是最近,其他的问题也都差不多解决了,这个时候下诏书不说,还有圣旨?

不仅朱高煦没有猜到,就连朱瞻壑也没有猜到老爷子在想些什么。

干想没用,朱瞻壑站起身,直接从沐昂的手中接过了圣旨和诏书,直接打开看了起来。

对于这种完全没有半分规矩和礼制的做法,沐昂和沐昕没有半分意见,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爹,您看看吧。”

没多会儿,诏书和圣旨朱瞻壑就都看完了,然后带着满脸饱含深意的笑容,将圣旨和诏书递给了自己的父亲。

朱高煦一脸的奇怪,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自己的儿子露出了这副表情。

但是,当他看到了诏书上的内容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噌的一下就站起了身。

手里捧着圣旨,诏书被朱高煦的动作给掀到了地上,这让朱高煦忙不迭地将其捡起,视若珍宝地捧在怀里。

被打开的圣旨上影影绰绰地露出了几個字,隐约能够看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以及“册封”和“吴王”等字样。

“谢过沐三叔和沐姑父了。”相比于父亲的失态,朱瞻壑倒是很平静。

“今日就不留二位了,您二位也知道这件事对我父亲来说是意味着什么,所以您二位也别有什么不满。”

“等过两天的,到时候我们父子二人定当亲自登门道谢。”

“世子殿下言重了。”沐昂和沐昕赶忙躬身。

以前他们就不敢跟朱瞻壑摆架子,现在就更不敢了。

原因无他,汉王的封号,改了。

历史上的朱高煦在洪武年间被封为高阳郡王,因为当时他还是燕王次子,按照大明的礼制,亲王的儿子,嫡长子为世子,其他的儿子都只能是郡王。

后来朱棣靖难成功,登基继位,朱高煦也从郡王变成了亲王,封号也从高阳郡王变成了汉王,此后就一直没有更改过。

但是,那是历史上的,现在不一样了。

诏书和圣旨里的内容很简单,朱高煦头上的这个汉王封号以后就没了,取而代之的是……

吴王!

吴王,看似只是一个封号,但对于明朝,对于朱家人,尤其是明初的朱家人来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的。

因为,大明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登基继位之前的封号就是吴王!

现在,朱棣改封汉王为吴王,里面所隐藏的含义……

“行了,您这么高兴做什么?”送走了沐昂与沐昕,朱瞻壑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吴王这个封号的确是有特殊含义没错,但在您之前又不是没有过先例,现在的周王朱橚,以及之前的朱允熥不都被册封过吴王吗?”

“你一边儿去!”朱高煦毫不留情地把儿子给推到一边去,一脸宝贝地看着手里的诏书和圣旨。

“五王叔的吴王封号和这个能一样?洪武三年册封,没过几年就改封了,当时的懿文太子有多受宠你又不是不了解,这封号能说明什么问题?”

“至于朱允熥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他那个吴王的封号就是建文那个小王八犊子给朱允熥的安慰罢了,里面都是心机。”

“你再看看现在咱们手里的这个,你爷爷的想法是什么你能不清楚?”

朱瞻壑无声地笑了笑。

在这一点上,自家老爹还真是没犯糊涂。

通常来说,一位皇帝对自己登基继位之前的封号都是很在意的,不会随便册封,就比如说唐朝的李世民吧。

李世民在继位之前是秦王,而在继位之后他就没有再册封过秦王了,之后整个唐朝也没有第二个秦王了。

再比如现在的朱棣,他在登基继位之前是燕王,此后终明一朝也再没有第二个燕王。

当初的吴王,也就是现在的周王朱橚,他被册封为吴王的时候懿文太子朱标还没有死,不管是从朱元璋的个人情绪还是大局方面来说,朱橚都是没有一点资格的,所以朱橚当初的吴王封号就只是个封号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