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钱勇和祝三凤,朱瞻壑还是放心的。

毕竟,在回大明之前,钱勇三人都知道他们带的是什么东西,虽然不知道具体功用,但他们已经是除了朱瞻壑之外了解最透彻的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能把东西给带回来,而且还是豁出命给带回来的,朱瞻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

当然了,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有反制手段这个前提上,但凡是敢动他东西的,迄今为止除了老爷子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

应天府。

下了船,看着这应天府,朱瞻壑有些感慨。

原本他以为短时间内是不会再回这应天了,但是没想到,去年回了,今年也回了。

朱瞻壑一身团龙常服,刚下船,就引起了码头上很多人的注意。

一开始,人们有短暂的呆愣,似乎是都在回想这個少年到底是谁,毕竟关于朱瞻壑的图画,人们还停留在当初应天城茶馆里宣传话本时的图画上。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在长身体的时候,人们认不出也是正常。

不过,可能是因为去年他来过一次应天,而且当时因为押送缴获的原因可以说是声势浩大,所以人们很快就躁动了起来,奔走相告。

“世子殿下。”

听到有人叫自己,朱瞻壑抬头望去。

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来接他的不是什么熟人,或者也可以说是熟人了。

宗人府的人。

“今年有其他藩王入京吗?”朱瞻壑下了码头,上了马车,随口问了起来。

“回世子殿下,今年没有,就只有您一人。”

“嗯。”朱瞻壑点了点头。

没有藩王入京,那应该是没什么大事儿,由此看来老爷子特意召他入京可能大概率还是为了倭国的事情。

在寻常人的眼中看来,倭国就算是做的再怎么不对,那也是大明的从属国,应该惩罚,但不至于到灭国的这个程度。

这个寻常人,指的是官员,因为百姓大多没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有,那就是有别人允许过的。

不过现在老爷子的想法……朱瞻壑还真有点儿捉摸不透。

你说老爷子要搞制衡那一套吧,他把黄淮那些文官都下了诏狱,你要说他不搞吧,好像也说不过去?

灭了倭国,大明就等于是翻了脸了,这以后大明的从属国就都得战战兢兢的过日子,效果虽然是好的,但绝大部分的人怕是都不会认同的。.

这当然就得归功于儒家了。

朱瞻壑虽然不认同儒家所带来的天朝上国的附属思想,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还是儒家一家独大的,至于佛和道虽然也是比较重要的流派,但基本上都不存在影响到政事方面的可能。

就算是能,在影响程度上也远不及儒家。

朱瞻壑开始纠结了起来。

他纠结要不要帮助大明改变这一情况,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开了这个头,以后自己就会成为儒家士子的攻击对象,他以后就和儒家势不两立了,除非他提出的改革完善起来。

而且,就算是他愿意,别人也不见得会领情。

“世子殿下,到了。”

就在朱瞻壑胡思乱想之际,驾驶马车的宗人府官员开口,打断了他的思路。

“嗯。”朱瞻壑缓了口气,顺着宗人府官员撩开的帘子就下了车。

只不过,下车以后的他却愣住了。

因为,在他面前的不是负责藩王入京事宜的宗人府,而是皇宫。

……

皇宫,乾清宫。

下了马车的朱瞻壑自然是不可能掉头去宗人府的,毕竟都已经到了皇宫的门口了,且不管他是不是自愿的,掉头就走肯定是不行的。

看着面前还冒着热气的茶,朱瞻壑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爷子亲手泡茶、倒茶,估计这世间没有几个人享受过。

“倭国的事情你还是冲动了,爷爷知道你是因为看过松江和台州府一带曾遭遇过倭寇劫掠的百姓过的是什么生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但这么做,真的对你以后不好。”

“这次,爷爷帮你压下来了,下次,还是不要这么冲动了。”

听着老爷子的话,朱瞻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样,在自己面前的从来都不会珍惜,等到失去之后才想着挽回。

老爷子已经仁至义尽了,朱瞻壑很清楚这一点,从就藩之后,老爷子给汉王一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