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趾的问题,朱瞻壑所说的每一点都说到了点子上,可以说算是目前为止最靠谱的说法了。

只要想出对策,交趾的问题不能说是立马解决,但也算是指日可待了。

现在陈季扩又有异动,谁都知道安南很快就会再次乱起来,沐昂把朱瞻壑所说的这些用八百里加急送到应天府,这的确是符合规矩的。

只不过,朱棣一直觉得汉王父子俩是被伤透了心,现在去了云南,以后就是个闲散王爷,安度余生了,这就导致现在的朱棣乍一看这封八百里加急就感觉有点儿……

家书的感觉。

朱棣的脸上浮现出了温馨的笑容,现在的他正是最失落的时候,现在看到这封“家书”,心底最深处的那份柔软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触动了。

只不过,总是有人不长眼。

“陛……陛下……”

总管太监的声音再次响起,而这次的朱棣的语气就很不好了。

“又怎么了!?”

“禀……禀陛下,内阁大学士胡广求见……”

“不见!”朱棣想也没想地开口拒了,现在的他心思都在那封“家书”上。

“是……”

“等会儿!”

总管太监小鼻涕刚想退出去,就被朱棣一口叫住。

明初的太监地位是很低的,这是因为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缘故,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太监都是贱名,直到宣德年间才有所好转(所以我套用了大明风华的)。

“你说谁求见?”朱棣只觉得是自己听错了,出口再次确认了一遍。

“回陛下,是内阁大学士胡广。”

“嘿……”朱棣闻言笑了起来。

“宣!”

朱棣是真没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找胡广呢,胡广反倒是先过来了。

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应天府的人,做了什么事儿想要瞒过锦衣卫,在明初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要是明后期还有可能。

关于陈智生,其实在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朱棣就知道了,只不过那时候有好几个武将都闹着要跟汉王去云南,他不太好直接处理。

汉王离京的时候武将的情绪是最激动的,除了觉得汉王这个时候抽身有些不仗义的人外,还是有一些人想跟着汉王走的。

要是在这个时候处理胡广的事情,那无疑是再次打压了文官的气势,武将的气势也会随着上涨,到时候闹着要跟汉王去云南的武将怕是就更多了。

所以,朱棣才一直拖到了现在。

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事情到来的时候不是他派人去找的胡广,而是胡广来求见他的。

“罪臣,拜见陛下……”

胡广一进来就直接跪在了地上不说,还以罪臣自称。

很显然,今天是个坦白局。

“想明白了?”朱棣饶有兴致地看着

“想明白了……”胡广深吸了一口气,强自镇定。

“罪臣胡广……乞骸骨……”

朱棣闻言挑了挑眉头。

胡广所求有些过分,但也不是很过分。

不管是多么严重的刑罚,老师这个群体是不会被牵连的,方孝孺这个千古第一人除外(强调!这件事情尚且存疑!本书只是引用了这个说法!)。

眼下的胡广是学生犯错,他这个老师肯定是逃不了的,不过也罪不至死。

正常来说,官职肯定是要没的,如果有勋爵,那勋爵最少也是要降级,严重的话剥夺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胡广的所求合理,但也不是很合理。

“嗯,想得倒是透彻,也及时。”

朱棣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了胡广的面前,倚靠着桌子,看着

“你那个学生要是有你的半分认知,那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是罪臣识人不明,望陛下责罚……”

今天就是个坦白局,不管朱棣说什么胡广都不会有半个不字,因为如果要是有,那他以及他的家人也就完犊子了。

“行吧,看在你还有几分自知之明的前提下……”朱棣转过身,从书案上翻出了一封诏书。

“这件事,你去做了吧,然后自己去太子那里辞官,至于别的……”

“汉王世子说你的小儿子胡穂不错,就让他去云南,辅佐汉王治理封地吧。”

“谢陛下……”

胡广捡起地上的那封诏书,双手捧起,连看都没有看就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