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是不至于,不过多少也有点儿。

现在朱瞻壑的情绪有些矛盾,一方面他是希望能够尽快到达的,因为他想要亲眼看看这个时代的战争,亲眼看看那种骑兵冲锋的一往无前,亲眼看看步骑协同的精彩配合。

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因为他也不愿意看到鲜血横流的场面。

圣母吗?朱瞻壑不觉得,他只是不希望看到大明和鞑靼、瓦剌这样罢了。

像是之前在浙江面对倭寇时,他可以毫不犹豫让人挑断那些倭寇的手筋脚筋,用一种可以说是残忍的方式处死那些倭寇。

之所以说不希望看到大明和鞑靼、瓦剌搞到鲜血横流、肢体横飞的那种场面,完全是因为朱瞻壑的后世思想。

在潜意识里,他还是将鞑靼、瓦剌给归类到种花家的少数民族这个分类里,在他看来这都是以后的大明子民,现在的损失都是没必要的。

就像后世网上那样,有人说小时候很崇拜白起,觉得他好厉害,但后来才知道他的出生地就是所谓的燕赵大地,白起杀的就是他的祖先。

有人说去长城玩儿的时候觉得长城真壮观,抵御匈奴保护家园,后来才醒过味儿来原来长城防的是自己的祖先。

除此之外还有崇拜岳飞的,总是幻想和岳飞打金人,保家卫国,结果发现岳飞抗金抗的是自己的祖宗这种的。

所以说啊,敌对都是暂时的,千年百年前大家打得不可开交,到最后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朱瞻壑的想法就是跳过了打的这个过程罢了。

不过想法归想法,现实是不会随着朱瞻壑的想法而改变的。

同样的,大军也不会因为朱瞻壑那矛盾的想法而停滞。

五月初一,胪朐河。

自二月初一从应天出发开始到现在,不多不少正好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的时间,明军连将士带民夫,号称五十万的大军已经集合完毕,也抵达了这胪朐河,另一个层面上大明辉煌的开始。

自此至正统十四年之前,大明的实力一直都是压制北方游牧民族的,直到某个叫门天子因为自己的愚蠢导致大明精锐尽丧土木堡为止。

“这里,就是胪朐河了啊……”

催动胯下战马,朱棣看着面前的胪朐河,言语之间颇为感慨。

然而,还没等有人回应他,甚至那些有心拍马屁的人都没来得及开口,大军某处小小的骚动让很多人都将目光转向了那里。

骚动的来源并非是人,而是动物,是朱瞻壑带来的那十二只青花犬。

“瞻壑!”朱高煦急急忙忙地催动胯下战马来到朱瞻壑的面前。

虽然没说话,但意思很明显是让他赶紧处理一下,免得扰了老爷子的兴致。

要是因此让老爷子心生不满就不太好了。

不过朱瞻壑却没着急,而是在朱凌的帮助下翻身下了马,来到了狗子们的面前。

因为朱瞻壑的到来,狗子们多少平静了一些,但还是一副蠢蠢欲动的模样。

朱瞻壑皱起了眉头,莫非……

“朱凌,放开它们!”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也是对于这十二只出色的护卫犬的信任,朱瞻壑下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惊讶的决定。

“啊?殿下,这……”

这个命令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哪怕是从未违背过朱瞻壑命令的朱凌都有些犹豫了。

“放开!”朱瞻壑却没有半点犹豫,再次重复了一次自己的命令。

“是……”

感受着周围人的目光,朱凌清楚的感知到了疑惑、担忧,以及幸灾乐祸等情绪,带着几分迟疑,他伸手解开了系在车辕上的绳子。

没了限制的青花犬飞奔而出,在大军中四处穿行,惹得老爷子周围的锦衣卫都握紧了腰际的胯刀,生怕这些畜生暴起伤人。

别人倒是无所谓,要是伤到了朱棣,那事情可就大发了。

然而,早就被训练得极好的青花犬们并未伤人,而是像极了发现猎物时的样子,目标明确地向北奔去,纵身跃入胪朐河中。

胪朐河很宽,足足有二三十丈宽,但和一般的大河不一样,胪朐河的水深哪怕是在洪水期也不过五六尺深,枯水期甚至只有两尺左右。

这么说可能没什么概念,换算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洪水期最深不过两米,枯水期连一米都不到,只有半米多一点。

不是很深,再加上水流也很平缓,狗子们很快就游过了河,上岸之后草草的抖了抖身上的水,然后继续朝着北面跑去。

就在众人都觉得朱瞻壑的这十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