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飞艇经过一整天的飞行,缓缓降落在玄武门前的广场上。 下来之后的李月辰让孩子们各自回家,想着已经入夜了,自己不用去打扰老妈了,自己回公主府得了。 不过却发现上官婉儿就在玄武门等着。 “婉儿?这么晚了怎的不回去?” “陛下让我来迎接殿下呢,有好消息,等着殿下一同分享。”上官婉儿笑吟吟的回答道。 李月辰一脸好奇:“好消息?说说。” “殿下还是去集仙殿了亲自跟圣人聊吧。”上官婉儿抬起手,做了个请的动作。 虽然不知道她在卖什么关子,不过李月辰也没有细想,跟着她一起进入了皇宫。 来到了集仙殿,武则天正坐在摇椅上喝茶呢。 “辰儿回来了,那新船如何?” “阿娘放心,一切顺利呢。”李月辰在旁边坐下,“日后海军会乘坐这艘船运送洧水,还能顺便将附近的海图都画下来,可谓一举两得。实在可喜可贺!” 武则天微微点头:“军事方面,你认为可行,那便行了。” 自李月辰长大之后,无论是先帝李治还是武则天,都没有在军事方面发过愁,所以平日也甚少过问。 随后她放下茶杯,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你出去的这几日,为娘得到一好消息,可要听听?” “阿娘快说吧,莫要卖关子了。” 李月辰有点无奈,什么时候老妈也学会吊人胃口这一套了。 武则天笑了笑,将手边一份奏疏扔了过来。 抬手接住之后,李月辰打开看了起来。 这奏疏是振洲那边发来的,如今刘子贺虽然带人出海了,但粮食的实验一直都没有停下,他手下的人仍然还在继续。 振洲都督也知道这是目前国家的重点项目,所以给予了最大的支持。 如今的振洲已经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产粮基地和培育机构。 各种粮食的种植试验都在不断的进行,而这份奏疏,就是振洲都督送来的。 奏疏上说,振洲那边在多年之前就开始尝试将野稻种和南方诸国买来的各种稻种做了大量实验。 目前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最新的丙三号稻种,亩产能达到三百五十斤以上。 这个实验结果可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经过多次反复实验之后才得出来的结论。 至少在振洲的中等田里面,已经可以稳定超过三百五十斤了。 所以打算将这稻种运来东都试试看,若是在这边也能有这种产量,那实验就可以算是成功了。 就算不成,日后振洲主要种植这种,也能让国家的产量更上一层楼。 看着手里的奏疏汇报,李月辰微微点头,难怪刚刚上官婉儿神神秘秘的,的确可以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稳定在三百五十斤是什么概念?这就代表着若是这稻种能推广开来,绝对不用担心会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那么对于国家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让经济大幅度增长。 看到她一脸笑容,武则天就知道她肯定很开心,微笑着端起了茶杯:“如何?算个好消息吧?” “简直再好不过了!”李月辰放下奏疏,“如此一来,便能让有更多人脱产,从事其他职业了。” “哦?”武则天微微一愣,“你又在想什么?” 这次却轮到李月辰保持神秘了,她微笑着摆了摆手:“今夜不早了,阿娘早些休息,具体的,孩儿明日进宫与阿娘详细说明。” 对于这种吊胃口的行为,武则天倒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喜,而是点点头说道:“也好。” 如此澹定的回答让李月辰没有来的感到有些失望,居然没有把老妈的胃口吊起来。 武则天并非真的对此不感兴趣,只是她了解自己的女儿,每次有什么事情要说的时候,那一般都是大事儿,比如说某种足够颠覆三观的发明之类的。 今天的确是有点晚了,若是在这里逼着她说,那估计一夜都聊不完,所以不如听她的,先休息,明天再说。 …… 第二天一大早,李月辰早早起床练完功之后,就乘坐上官婉儿的马车一同进宫了。 来到了集仙殿,一边陪着老妈吃早饭,一边聊起了打算改变学校规格的事情。 “建学堂?” 武则天问道:“有这图书馆还不够?” “不够!”李月辰摇摇头回答道,“能去图书馆的,都是识字之人,可如今全国仍然还是不识字的占大多数不是吗?” “可你建学堂,成本投入不小吧?”武则天问道,“如今朝廷就算有钱,也禁不起你如此挥霍吧?” “不,这学堂是收费的。” 虽然说李月辰很想做义务教育,但也知道这个时代不现实。 农耕社会,教育算是一种奢侈品,底层民众是读不起书的。 说句难听点的,底层民众的孩子都要每天跟着在地里干活儿,就算免费上学,也要有那个时间去读书才行。 所以干脆先做有偿教育,先让那些大家族的孩子和商人子弟能够上学,然后再考虑其他的。 当然这学校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非要考科举,也能去做其他的事情。 李月辰的打算是开办一个小学,中学,和高中,确立这个体系。 然后以朝廷名义开办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 当然大学和高中初中都不着急,可以先把小学建设起来,以强大的师资力量来进行统一教育。 李月辰的第一批学生,也就是当年皇家农庄里那帮小孩子,如今都已经长大了,可以担任学校老师的职位了。 而且这帮人都是她的学生,受她的思想影响最多,能够办起新式的学校,让小孩子接受新式的教育。 听到不用朝廷出钱,武则天仔细思考了一下:“按照你所说,若是一路读到大学,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