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他董文达在凉州什么风浪没见过,更何况只是一个粗俗青年。 他看苏铭的穿着打扮不算华贵,但又能请的起护卫,家族财力多半是乡绅级别,跟董家不能比。 至于宁姑娘就更容易看透了,这女人连跟自己说话都是如此紧张,未经人事的清纯少女,他很喜欢。 想到这里,董文达咧嘴一笑,不再提及苏铭半句,转而问道,“宁姑娘可喜欢听诗词?” “喜欢啊!” 谈起这个,宁芷兰眼眸明亮,下意识的又看向了苏铭。 苏公公的才华,已经是公认的一等一。 所作的《唐诗三百首》不仅在大唐国内流传,甚至已经作为商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了,她在宫中听赖寒那个小太监讲过,说是苏公公的诗集每到一地,都会引起当地才子和读书人的疯抢。 “那真是巧了!宁姑娘可曾看过咱们大唐苏公公所作的诗集《唐诗三百首》?” 董文达也有些纳闷儿的瞥了苏铭一眼,暗道说起诗词,宁姑娘还总是看这粗俗之人作甚。 “看过!我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翻看几首。” 宁芷兰下意识的脱口而出,说出口就有点不好意思了,俏脸微红的低下头去。 苏铭也有点意外,倒是没想到宁姑娘半夜还偷偷看他写的诗。 这倒是给他提了个醒,要不寻机会单独为宁芷兰作诗几首?肯定能哄的她开心的不得了。 “哈哈,那我们两人太投缘了!我晚上的时候也会翻看苏公公的诗集,虽然我从未见过他,但此等惊才绝艳之人,想必应当也是个温其如玉的君子!” 董文达一脸崇拜之色,神情不似作假。 苏铭的表情有点别扭,不好意思,你的偶像正在给你姥姥浇花。 “我个人认为,在作诗上,苏公公已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至少数百年恐怕都无人能出其左右。” 董文达又夸了一句后,这才将话题给引到了自己身上,他笑道,“所以我决定在作词上跟苏公公一较高下,宁姑娘可知相比较诗,词更适合在民间传唱?” 宁芷兰茫然的摇摇头,还是下意识的看向了苏铭。 大爷的,老子真是受够了! 董文达的眼皮跳了跳,似乎无论他说什么,宁姑娘都会看向那小子。 若是没看上宁芷兰,他肯定就趁这个台阶下来,跟三姥姥道别,拍拍屁股走人。 可他真的从未见过如此“纯净”的女子,无关妆容胭脂如何,只是那种醉人的气质,实在令他难以割舍。 “这位仁兄也懂作词?” 董文达咳嗽一声,转过身,再一次的看向了苏铭,眼底深处带上了点点敌意。 “略懂一二。” 苏铭淡淡的回道。 “那太好了,我近日刚好作了一首词,不如仁兄帮我品鉴一番?” 不等苏铭有何反应,董文达迫不及待的就当众念出了自己所作的词,与其说他是想要让苏铭帮着鉴赏,倒不如说是想要在宁芷兰的面前卖弄自己的文采,顺便敲打一下苏铭,好让这个青年知难而退。 “人世万物,因缘和合,诸行无常,你奈它何。我但且只能苦苦一笑,爱恨付之一炬,泯了恩仇。来人照我笑靥,去者不引我悲痛,复有何求。” 吟唱完这首词,董文达幽幽一声叹息,眼中却有掩饰不住的得意。 “仁兄怎么不说话了?评价一番啊,你觉得如何?” 见到苏铭陷入沉默,董文达心头欢喜,表面上还是维持着一副很谦虚的模样。 “一般。” 苏铭沉吟半晌,给出了一个自认为比较中肯的评价。 董文达的脸直接就绿了。 大爷的,啥叫一般,你到底懂不懂词啊? 宁芷兰掩嘴轻笑,其实她听着这词感觉还是可以的,不过既然苏铭都说一般了,那肯定是她的错觉,这词应当确实一般。 董奶奶盯着苏铭若有所思,没有插话,只听着这些年轻人之间的交流。 “呵呵,既然仁兄不太认同我的词,不妨你也作一首出来听听?” 董文达强压心头火气,不冷不淡的说道。 “好啊。” 苏铭打了个响指,张口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