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这就需要那台高价买来的服务器全功率的运转了,毕竟它的运算能力,差不多能达到银河2号巨型机的一半了。

在扫描的图纸转换成为失量图之后,还需要整理归档,目前,大批的技术人员,就在做这个工作。

他们看着一张张的图纸出炉,无比的兴奋,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如此贵重的资料,他们也试图记住这些设计图,等到以后再用。

“多亏了去年国家号召,甩掉绘图板,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适应计算机制图,那我们恐怕没有机会参加这种工程!”

“是啊,我们单位里,有几名老同志,那绘图手艺一绝,可惜,不开窍,学不会计算机作图,已经提前退休了。”

“要是不用计算机作图,半个月的时间里,想要完成改动,绝无可能。”

经过一年的普及,重点单位都开始搞计算机作图了,他们也已经开始适应了计算机作图,意识到了这种作图的先进。

需要修改的时候,只要直接改动就行了,方便快捷,如果还用原来的手工作图的方式,半个月完成项目,绝对是做梦!

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里,一众人已经进入具体研究阶段了。

巴比奇站在投影幕的前面,手里拿着一根电视机的鞭状天线,指着上面的图形:“斜角甲板的面积必须要扩大,这样才能保证舰载机在降落失败之后能正常复飞!”

“我建议,后甲板可以继续向后延伸三到五米。”秦涛开口补充道:“这样也能平衡前面增加的重量。”

“三米吧,不能太多,否则船体结构强度不够支撑。”巴比奇最后拍板。

杨大伟的手,已经开始飞快地运动起来,操作笔记本电脑上的设计图,于是,投影幕上的后甲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

潘老在一旁只是注视着,没有发言,对他来说,已经是重在参与了,几乎整个思路都是巴比奇和秦涛在商议的。

在做生意的时候,秦涛无比的圆滑,但是现在,却是认真严肃,从奸商变成了工程师。

“起飞线的选择,还是最难的,由于舰岛直接挡住了起飞线的道路,所以,我们最多只能做出一条九十米长的起飞线来,这根本就无法满足起飞要求啊!”

让巴比奇最头疼的,还是起飞。

按照库兹涅左夫号和瓦良格的设计方桉,他们会在舰首滑跃甲板上设立两条起飞线,右侧的那条,直接可以顶到舰岛的前面,左边的那条,还可以继续向后延伸。

这样,可以拥有两个105米长的轻载起飞点,左侧那条后面延长,还有一个195米长的三号远距起飞点。

这个起飞点要飞过斜角甲板区域,会对战机的回收造成障碍,但是这个点由于距离远,所以可以让苏33满载起飞,发挥战机的优势。

六七万吨的军舰,这样设计没问题,但是放到四万吨的航母上,问题就来了。

舰岛不能动,前面的跃飞甲板又不能太长,这样一来,舰载机起飞跑道不够用了啊!

九十米,什么能飞起来?海鹞是没问题的,米格-29K不知道,苏-33铁定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无解的啊!

巴比奇为此头疼。

什么配重,什么舰岛中部,这些都放一边,目前连个起飞都解决不了啊!

“这有什么难的,我们只要把起飞线向左移动就可以了。”秦涛拿起来了另一根鞭状天线,在上面一指:“从舰首出发,起飞线向左偏,错过舰岛,继续向左,可以在舰岛的中部,设立起飞点,这样一来,差不多有一百六十米,直接就是重载起飞点。”

“可是,这样会干扰舰载机的降落作业的!”巴比奇立刻就否定了。

好歹也得弄个不能干扰降落作业的啊,否则的话,斜角甲板的意义何在?

当初英国人发明斜角甲板,就是让舰载机的降落和起飞互不影响,让甲板的调度更加简单,现在倒好,在一艘改装的航母上,明明有斜角甲板,结果没起到作用?

“没关系,阿三早就习惯了。”秦涛说道:“他们以前的航母,就没有斜角甲板,不是照样用吗?这样虽然起降相互干扰,但是,能直接重载起飞啊!”

要是把舰岛整体转移了位置,也倒是能腾出地方来,但是绝对不能大动干戈,改装量太大不行。

简单修改,就得现在这样啊。

“然后,我们在它的左边,再设立一个更远的起飞点,把甲板左侧再附加一块,这样,能做出一个一百八十米的起飞线来,两条线一起用,出动效率绝对高,而且,都是重载起飞!”

秦涛说着,开始指着扩大甲板左舷面积,凸出一块来,看着那造型,真是不伦不类,但是,一百八十米的起飞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