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初一如果知道了摄像大哥乔安的想法,一定要让他尝尝他增强30%威力的拳头。  但是这种激斗场面,终究还是没有发生。  最终打扰了陈初一思绪的,是远处传来的“嘟!嘟!嘟!”  蔡导将他们十人都叫了回来,等人全部聚齐才继续由村长发话。  村长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个正冒着烟,发出着巨大声响的机器,究竟是何用处。  这其实是一台割捆机。  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收割并打捆。  其实就是一台手推式的,小型的,自动收割机。  需要一个人,在后面像推手推车一样,推动着割捆机前进。  然后机器的前方,有一个扶禾器,这个部分会扶起前方的水稻,然后把水稻再轻松的割下来。  借由机器内部的一个茎秆输送装置,将割下来的水稻,打成一个捆。  最后被机器收割的水稻,就会被成捆成捆的,落在原地。  对于拥有着“大师级农业机械驾驶技术”的陈初一,这种机器,在他的记忆里,并不陌生。  不过陈初一并没有抢着使用,因为今天这个天气,可不是一个用它的好时机。  但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件事儿,蔡导和村长看样子,也是故意想看笑话。  所以陈初一也没多管,任由几位哥哥兴高采烈地推走了这台机器。  不知道村里的人,是听着机器的声音来的,还是村长喊来的。  反正田垄边上,再次聚集了几个村民,磕着瓜子唠着嗑。  其中,有位大爷,看着岁数比村长还要大不少。  也没有参与其他人的讨论,就这么默默的蹲在路旁,看着田里的小伙子,正研究着机器该怎么用。  陈初一没有留在这,一起看笑话。  他拉着南宫,回到了4号田,接着按部就班的割着水稻。  几位哥哥也把机器推进了他们工作的2号田。  最活泛的何楚风带头,推着这台割捆机,就直接拧到最大档,然后就跟着机器一起飞奔了出去。  这种机器的重量,400多斤将近500斤,靠人推着前进,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它其实是自走式的,操作者其实只需要在后面扶着机器,保证机器不倒就好了。  当机器一开启,其实人是被机器带着走的。  所以何楚风直接就被开到最大档的机器,给带跑了。  其他哥哥还在后面感叹着机器的智能,可以把割下来的水稻成捆的打好。  何楚风已经被机器带的不见人影了。  哥哥们就这么跟在何楚风身后,捡着成捆的水稻。  等他们再相遇的时候,何楚风已经开到头了,再开就要开上马路了。  此时何楚风正和割捆机,一起躺在田地里。  真的就是帅不过3秒!  边上的村民们,瞅着被机器驯服的人类,乐不可支。  不知道是不是蔡导的嘱咐,反正一个上来扶何楚风一把的人都没有。  大哥林卓元看见弟弟躺在田里,赶紧招呼众人,跑过去,先把机器扶了起来。  先把这台珍贵的割捆机保护好,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儿。  这个倒霉熊孩子,让他躺着呗。  何楚风原本就被村民们笑话了一会儿,现在更是感到了来自自家人的满满恶意!  最终还是心疼他的三哥常翰文,把他从田里给揪了出来。  一旁看戏的村民们,这时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小伙子,你刚开的几档啊?”  “3档!”  “你开一档好不的啦。”  被说教的何楚风,顿时脸上泛红。  但还是十分虚心的,向村民们弯腰鞠躬致谢。  村民们也不好意思继续调笑他们了。  但二师兄这次,说什么都不让何楚风操纵这台机器了。  毕竟这东西不是他们自己的,按照蔡导的思路。如果给玩儿坏了,那指定是要他们赔的!  所以最终,他们选取了力气最大的魏真,为这台割捆机的驾驶员。  但说是驾驶员,其实只不过是给这台机器,添加一名被他驯服的人类而已。  魏真扶着机器前行,听了村民们的话,这次用的是一档。  速度确实是降下来了,不用人跟着一块跑了,但又出现了另外的问题。  速度一慢,掌控机器的平衡时,所需要的力气就越大。  就像咱们骑自行车一样,骑的快时,很好掌握。但要骑的慢,就很困难。  这也是一个道理。  魏真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但还是被这台机器驯服了。  脖子上的青筋此刻清晰可见,胳膊上隆起的肌肉,也时刻紧绷着。  但他还是倒在了田地的另一头。  然后再次换人。  几个人交替的操纵着机器,效率比昨天高了不知道多少。  但很快,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机器陷入了泥里,出不来了!  ......  天气预报说,今天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高达99%。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快下雨了。  现在的空气中,就已经让人感觉十分潮湿了。  早上水稻上凝结的水珠,此刻并没有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被蒸发。  反而都落到了田地里,让他们脚下的土地,变得比昨天还要更加泥泞。  可能有些北方的同学,无法理解这种事情,因为北方的天气,大多都十分干燥。  但南方的气候却完全不同,有些地区在“回南天”的时节,甚至连衣服都晾不干。  而“回南天”这种神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华夏的南方,有大部分地区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以导致了他们全年的降水量很多。  也正因此南方的冬天,空气中湿度很大,空气中全是凝结而成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