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弘死后,冯之荣强忍悲痛从他的脏腑中取出绢书。  看着绢书上的斑斑血迹和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他哽咽失声。  隔日黎明,宫门处职守的众侍卫正在无聊闲谈,忽见不远处一支军马飞驰而来。  “站住,什么人?没有大都督的手谕~~。”  侍卫统领话未说完便被一支羽箭前后贯穿,钉死在宫门上。  “崔广啸欺主谋逆,罪在不赦,尔等若不闪开,皆与其同罪,祸灭九族。”  眼见来将胯下马,掌中枪,眨眼之间已到近前,众侍卫又惊又惧,纷纷放下刀枪,退到一旁。  深宫中,崔广啸正在女人堆中酣睡,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惊醒。  “大都督,不好了,治中冯之荣伙同城门校尉雷横兴兵做乱,如今已经攻破黄门,正向此处杀来。”  “什么?”  崔广啸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惊惶间竟连衣裤都分辨不清,胡乱套在身上。  片刻之后,雷横领军寻到,他见众宫娥衣衫不整乱作一团,当下厉声喝问崔贼去处。  闻听众人皆不知晓,雷横将手一挥,跟随在他身后的军卒顿时提刀赶上,将这些苦命的少女纷纷砍倒在血泊之中。  一番搜索过后,有军卒在深井内发现崔广啸的踪迹,众人合力将他拉起,五花大绑后拖拽到赵吉面前。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自从赵吉被人强掳到江东,身心受辱,尊严扫地,此刻他见崔广啸狼狈至此,愤而拔刀将这恶贼大卸八块,砍成一滩烂泥。  等手刃恶贼后,赵吉令人敲响登闻鼓,召集百官上殿议事。  此时天色尚早,文武群臣有的尚未起身,随着动人心魄的鼓声传遍紫阳城,一个个慌乱的背影飞快冲出街巷直奔德政殿。  一路之上,众人议论纷纷,谁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紧要的大事,等群臣匆匆赶到,就见德政殿外值守的军卒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如临大敌。  面对此情此景,群臣隐晦的对视一眼,各自变得小心翼翼,不敢稍有差池。  “陛下有旨,宣文武百官入殿见驾。”  突如其来的呼喝,吓得众大臣浑身一抖,有人发现殿前宣旨的根本不是往日内侍,而是全身甲胄的城门校尉雷横。  如果说百官见到雷横只是心生诧异,那么等到众人入殿后简直就是一副活见鬼的神情。  众目睽睽之下,只见龙袍加身的赵吉正威严的端坐在团龙椅上,看他的表情、神态,哪里还有一丝痴傻疯癫的模样。  以太傅李刚,司徒陈旭等人为首的崔贼余党眼见情势不妙,正要往外退走,忽听身边有人怒吼一声道:“欺主求荣的逆贼哪里去?”  话音未落,就见常侍韩丞,中尉佟福等指挥军卒蜂拥而上,将在场的崔贼余党一网打尽。  混乱过后,群臣自危,赵吉见状轻咳一声,朗声说道:“各位爱卿不必惊慌,关于朕的过往,相信大家心中都十分清楚,这其中的是非曲直,朕相信各位爱卿心中自有明断。”  “当年朕被赵淳篡夺江山,无奈之下只能装疯卖傻苟且偷生,后来,崔广啸派人将朕强掳至此,虽然被立为人主,却不过是他手中操控的傀儡。自朕登基以来受尽屈辱,近日幸得庞公舍命相助,暗中联络忠臣志士才救朕于水火之中。”  “如今贼首崔广啸已然伏诛,其同党余孽也已被缚,朕一直以来只是表面装傻,心里可不糊涂,朕知道各位爱卿都是当世才俊,素有报国之心,恨无报国之门,朕虽不才,却愿与各位爱卿同心协力,再展大陈雄风。”  话说至此,赵吉竟起身离座,来到文武百官面前一躬到地。  “各位爱卿,朕父母早亡,半生磨难,虽胸怀天下,却独木难支,希望各位爱卿能够看在先父的面上助朕一臂之力。”  面对赵吉情真意切的哭诉,文武百官皆深受所感,纷纷跪倒在地,齐声高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愿追随陛下一统山河,再显大陈天威。”  就在君臣相庆之时,忽听外面一阵大乱。片刻之后,有人入内禀报,崔广啸帐下都统陆羽,护军闻达领兵前来,要为旧主报仇。  赵吉闻言微微一笑,面向百官道:“想不到似崔贼这般奸佞小人帐下也有忠贞之士,走,随朕出去瞧瞧。”  片刻之后,赵吉在群臣的簇拥下来到殿前广场。居高临下,众人只见两员虎将正被十余人围在当中奋力厮杀。  眼看此二人勇猛善战,赵吉不禁动了爱才之心,当即传下圣谕,只许生擒活拿,绝不可伤其性命。  陆羽、闻达虽然勇武过人,但是面对十余员战将车轮混战,终是气力难继,先后失手被擒。  等两人被绳捆索绑推上高台,赵吉和缓问道:“二位将军豪气干云,确是令人敬佩,只不过崔广啸欺主谋逆死有余辜,你们又何必为其陪葬?”  面对赵吉和善的目光,陆羽冷声笑道:“大丈夫行事只求问心无愧,何惧生死,大都督对我兄弟二人有知遇之恩,百死难报万一,今日事已至此,何须多言,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赵吉闻言摇头叹道:“可惜,可惜,可惜你二人虽有一身忠骨,却愚蠢至极。”  不等赵吉把话说完,闻达怒声打断道:“要杀便杀,何必出言羞辱。”  眼见闻达挣扎欲起,两旁军卒连忙上前死死按住。  “呸!败军之将,还敢在陛下面前如此猖狂,简直找死。”  赵吉见状赶紧喝止道:“尔等休得无礼,速速退到一旁。”  “将军息怒,崔广啸狼子野心,志大才疏,绝非明主,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