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回到自己的军账,招来手下军侯,吩咐他们,暗中潜藏在文陵附近,若发现有人偷盗皇陵,迅速派人通知自己。  东汉兵制,将军令营,一营有五部5000兵。部置校尉每人领1000兵。  西园校尉乃皇帝亲军,选拔严苛,并不像部置校尉那般能满员。当初贾诩领越骑校尉,将700兵,但缺额严重。后来,他们以招募皇帝亲军的名义,在司隶校尉部募兵,择优募满了兵额。  部下有曲,置军侯三人,各掌200兵。而贾诩独领一百亲兵。曲下有屯,置屯长二人,各领100兵。  贾诩要求部下每曲值守一天,至于具体的安排,由军侯自己决定。  毕竟,从打开陵墓到偷运财物,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足以让他们赶到现场。  何太后遗体下葬之礼由太常马日磾主持,董卓本欲派吕布盗陵,但想到吕布女儿入宫的事,他担心吕布将消息泄露给皇帝,遂改变了注意,召女婿牛辅入府,两人协商盗墓事宜。  牛辅知道何太后下葬的事,听闻太尉相召,他还想着,这老妖婆哪来的脸面,居然让他去护卫!  结果,听到董卓叮嘱的内容后,他才知晓,董卓竟是看上了孝灵帝墓葬内的财物。  要知道,刘协可是董卓的孙女婿,挖掘刘协父亲的坟墓,岂不是搧陛下的耳光。这操作,太秀,他有点懵逼!  因此,他不安地问道:“若是陛下知晓,白儿如何自处?”  对于董白入宫之事,牛辅是乐见其成。这样一来,董卓成为真正的外戚,而他,亦是外戚的一员。  外戚掌握朝政,那可是名正言顺。他自然水涨船高,不愿意恶了皇帝,害了董白。  董卓怒目圆睁道:“小皇帝算什么?若非我董卓一力扶持,他焉能坐稳皇位!  何况,今日我取文陵内的财物,亦是因为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而国库空虚。没有钱财,如何赈济灾民?孝灵帝也不想他治下的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吧!”  听着董卓大义凛然的话,牛辅感觉有些晕眩。这还是他认识的董太尉么?  他苦笑道:“太尉心忧国家,情系黎庶,高风亮节,可谓国之擎柱。臣以为,纵使陛下知晓,亦会谅解太尉!”  董卓大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子婿,也不枉我这一片丹心。只是这种事,不宜大张旗鼓,还是瞒着陛下和白儿吧。”  牛辅恍然。他就说,太尉怎么会突然改了性子。原来,刚才那番忧国忧民之言,纯粹是幌子啊!  他在心中盘算片刻,这才说道:“葬礼当日,人多眼杂,恐怕难以遮蔽耳目。不若今晚就去挖了陵墓,将财货运出来?”  董卓捋须沉吟,片刻后才说道:“今晚不妥。明日我将文陵守卫调离,然后你以维持文陵安全的名义,暂时接管文陵的守卫。咱们光明正大地挖,谁还能说我们是偷盗!”  牛辅佩服地看着董卓道:“太尉果然高明。这招可谓是化暗为明、光明正大。正所谓神不知鬼不觉,名正言顺就把事情办了。”  董卓轻咳数声道:“过了,过了,你这夸奖,有点浮夸了!”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次密议,李儒没有参与,以示清白。  他也想跟皇帝传递消息,可是他怕事不密失身,便忍了下来。在他看来,这应该不算什么大事吧!  十月初二,牛辅持着董卓的诏令,调离陵卫,接手文陵的防卫。  待陵卫离开后不久,牛辅就命匠师打开文陵,说是要提前打扫陵墓,让何太后风风光光的下葬。  匠师们战战栗栗,看着几欲加身的兵器,哪里敢说不字。他们也不管是否违制,小心翼翼地开启陵墓。  在他们想来,这是将军们的吩咐,他们只是按令行事,既便出了问题,也要怪罪这些将军,与他们这些工匠何干!因此,他们何苦跟凶猛强悍、残忍霸道、手持利刃的西凉军作对呢!  看着陵卫离开的背影,在不远处的树林里,埋伏着的张勇有些诧异。  贾校尉让他们防备有人盗墓,然而,他们不清楚,为什么这些陵卫会离开?同时,那些接替陵卫看护文陵的兵士,又是哪来的?  他有些不放心,遂命手底下的人去查看陵墓的情况。  王成是一名什长,他带着手下的兵士,沿着林深草密处,偷偷地摸上去。为了防止压到草丛发生响声,以及草木摇动暴露行迹,他们走的很慢、很小心。  牛辅手底下的西凉兵,守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哪里会想到身旁还会有人埋伏,他们松松垮垮,丝毫不以为意。  待王成他们潜行到陵墓的东侧,看着守卫松懈的兵士,这才松了口气。  文陵占地甚广,牛辅仅派了百多人守在陵墓入口,其他地方的守护则形成虚设。  因此,王成他们顺利地抵达陵墓附近。一名擅长爬树的士兵,看到有士兵正从墓内搬运物品,急忙从树上滑下,将这一情况告诉了王成。  王成连忙带着手下赶回潜伏之地,将有人从陵墓中搬运东西的事情禀告给张勇。  张勇闻言,大怒。这些士兵,岂不是在监守自盗。  想到贾校尉的叮嘱,他急忙止住怒气道:“许阳,你带着二人骑马速回大营,将情报禀告校尉大人。”  许阳忙遵命而去。他们牵着马先是缓行,及至安全地带,这才上马疾驰,奔赴邙山大营。  贾诩得报,连忙禀报段煨。  段煨闻言,想要禀报给正在大营中操练的刘协。  贾诩阻止道:“将军告诉陛下,陛下是去还是不去?不去,恐有失孝道;去,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