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元年(567年)八月。  福州刺史奏琉球侯国营垒毕,其土已置汉民千人,服夷民六千。  安成王陈顼请就其国,诏许之,更赐其粮米二千石,诏有司先送琉球。  建康,安成王府。  辞别宴席已毕。  宾客消散,陈顼独留了工部尚书毛喜在庭。  二人同坐在中庭的小榻之上,他们一面饮着酒,一面赏看着满天的星月,却都沉默着,没有多言。  良久,只听得陈顼发出一声叹息,同毛喜道。  “毛公以为,我此去琉球,能平安否?”  毛喜知他在担心些什么,衡阳王陈昌能溺毙大江,安成王陈顼就能溺毙东海,但他知道皇帝不会这么做。  饮了口酒,他道。  “天子不欲杀人。”  陈顼见他神情严肃,摇了摇头。  前梁大宝年中,他与陈昌入江陵为质,毛喜辅从,二人同在敌营八年,交情可谓极深。  只是毛喜素来公私分明,一遇正事,面上便立时变做这般严肃表情。  饮了两大口酒,陈顼才道。  “毛公为何不愿帮我?”  毛喜神色微变,陈顼这一问之中,意味极深。  既有陈顼对毛喜弃友人于不顾的指责,又有陈顼对自身孤立无能的叹息。  毛喜移目于空。  高天之上,正有一轮明月朗照。  毛喜终于道。  “二虎在林,必有一伤。隔以山海,方得全活。”  他转过头来,目光对上了陈顼的双眼。  “封安成王于琉球,是我之谏。”  “今时皇帝念宗室之亲,不欲加害于王,他年皇帝若有子,又身患疾病。”  “争斗一起,大王在都,自虑能得保全否?”  “如此之事,晋宋齐梁以来,代代不绝,我恐大王虽有十子,而不能得一存活耳。”  “远避海外,则朝廷治乱于王何加焉?纵使南国倾覆,王于琉球,亦不失为一国主,此百年长算也。”  陈顼闻言沉默,毛喜说的不无道理。  晋室灭后,宋、齐、梁三代,国祚最长,不过刘宋,亦只五十九年而已。  现今的皇帝虽然颇有些明君气象,然宋文、齐武、梁武,此三帝在位之初,又何尝不是一幅革弊兴治的明君面孔?  但他们身后,又何尝不是宗室相残,骨肉相刑?  仔细思来,围绕在权力旋涡附近的宗室,确实难得善终。  念到此际,陈顼举杯同毛喜略做示意,一饮而尽,才道。  “毛兄果不负弟,他日朝中若生乱事,兄之子弟,可使尽渡琉球,琉球虽小,弟必全毛兄之德。”  毛喜听他如在江陵时般称呼自己,知道陈顼的心结已结,略作迟疑,又道。  “喜为大王设谋,实于天子不忠,然王有旧友之谊,上有知遇之德,喜唯愿两全之。”  “喜为工部,督造舰船,麾下百工有通水密舱者,有通指南针者,喜可送一二匠人与王。”  “东海之上,航船最利,琉球若能造大舰行海,必为兴盛,王欲国家富强,不可不知。”  既然话已说开,毛喜面对故友,终于不用再掖着藏着了,直将另一桩机密托出。  “司马申在东宁,除闻琉球之事外,更知琉球东北,连岛而行,能至倭国。”  “王至琉球,可使水工探之,此道一通,则琉球可为江南、闽中、平乐、倭国四地转商旅,利益至大,愿王记之勿忘。”  陈顼闻言躬身拜谢,道。  “毛兄勿再多话,更负皇帝之德,我得毛兄之语,已见云后之日。”  “活我者毛公也,富我者毛公也,此恩不敢或忘。”  毛喜听到陈顼已将毛兄的称呼转做了毛公,知道很多人与事,终究是永远也回不去了。  被皇帝猜忌的宗室和被皇帝亲好的近臣,毕竟应当是陌路之人。  他言道。  “再饮三杯,即与陈郎相别。”  “他年再会,当在天涯。”  陈顼一怔,想起了多年以前,二人在江陵那段把酒话天下的日子。  那时,他们还曾意气风发,立志要联起手来革去梁朝的弊政,一起去做那安定天下的将相。  可此刻,毛喜已然鬓入白霜,而自己也将年入不惑了。  举目窥天,星月一如当日。  陈顼忽而生出一股豪情,他道。  “待毛公佐皇帝一天下,琉球行大舟通五海。”  “顼必与毛公,共饮于海外天涯!”  ————  安成王陈顼就国琉球,毛喜送之工匠数人。  有司录此情状上奏,陈帝陈伯宗知毛喜与陈顼旧谊,留其奏书于中书不复。  适逢毛喜进雕版,并印刷之术,陈帝陈伯宗大悦,赐钱二十万。  群臣是知毛喜仍为皇帝亲好,遂不为弹劾。  陈顼既入琉球,先出私财赏卫士,又亲与百姓开阡陌,兼之赏罚皆明,以故甚得众心,汉夷之民皆服从。  又立学校行王化,置工坊造舰船,数岁之内,其货物往来东海,商旅不绝,琉球晏然称治,士民咸叹其贤良。  ————  突厥木杆可汗在位之亥猪年(567年)  九月。  塞北,于都斤山。  突厥可汗的牙帐便坐落在这座古称燕然的山脉之侧。  可汗的牙帐东面为门,意在礼敬朝日。  朝阳初升,日光将人影极长。  帐门之外,长身赤面的突厥可汗阿史那燕都,正同他那要去往周国和婚的女儿道别。  这位现年十七岁的突厥弘忽,正依偎在她阿父的肩头啜泣,显是未曾从别离的心伤中释怀。  她的样貌便是以北来汉官挑剔的眼光而论,亦足以称得上美丽,她的肌肤更是有种异于草原女子的白皙。  如此女子,自当是北地绝色。  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