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七,张才平和李红的婚礼仪式开始预热。  上午八点多,杨亮和王云海就来到了张家。张才平和他俩打过招呼,递上烟,倒过水,稍微休息一会儿,就给他俩布置了任务。  杨亮和王云海把烟抽靠,就开始忙活起来。他俩首先给张才平的婚房拉扯拉花。就是在婚房的上方用对角线式的拉上彩纸制成的串花。他俩拉到半途,就有张才平家的亲戚和邻居的女孩子来帮忙了。二十多分钟,就把串花拉完了。几个人再看这婚房,就有几分喜庆的气氛了。屋上的拉花是鲜艳美丽,色彩缤纷啊!  杨亮又拿起窗台上的烟,扔给王云海一支,二人又抽起了烟。王云海不怎么抽烟,杨亮说这是喜烟,抽着吉利。王云海就不再推脱。  二人抽完烟,又往墙上和窗户的玻璃上粘贴喜字和画卷。喜字和画卷粘贴完,你再看,婚房的喜庆氛围就更浓郁了。张才平看后,说好。  “兄弟,累了吧?”张才平对杨亮和王云海说道。  “不累。干这点活还能累着。”杨亮语气轻松地回答。  “抽着,歇歇,还有几个门的对联要贴。”张才平说道。  “没问题,你就只管吩咐。”杨亮说道。  杨亮和王云海先去院子的大门贴对联。他俩把对联打开来看,挑选出合适的一副。只见左联上面写道:祥居顺景千秋盛;右联写道:吉宅兴隆万事成。横批是:吾家有喜。这对联是红纸黑字。  由于院子的大门很高,杨亮和王云海粘贴了半天才粘完。由于是大冬天,用粘对联的浆糊都有些冻了,他俩的手也有些冻的僵硬。  “云海,不行了,我的手有点不听使唤了。咱俩先进屋暖和暖和再干吧。”杨亮建议道。  “走吧,我手也冻木了。”王云海说道。  于是,杨亮和王云海二人由院子的大门回到了张才平的新房。  张才平不知上哪了,杨亮他俩没见到。杨亮和王云海就自己抽烟、喝水。是一点也不客气。  休息了一会儿,杨亮和王云海又开始干活了。他俩开始房门的对联。贴完之后,杨亮把对联的内容念了一遍:右联:佳偶同偕百年好;左联:珠联璧合福寿长。横批:进宅大吉。  王云海也念了一遍。  贴完房门的对联,杨亮和王云海又开始贴张才平新房的对联。没贴之前,杨亮就想看看这新房的对联是啥内容。他用目一看,只见右联是:执子之手过百岁;左联是:与子偕老到白头。横批是:喜结良缘。  “云海,你别说,这对联写的真不错。”杨亮看后对王云海说道。  “真挺贴切的。”王云海应道。其实,杨亮看对联时,王云海也在看。  两人说完,就开始往西屋的门上贴对联。不大一会儿,杨亮他俩就把对联贴好了。  杨亮和王云海在张才平的新房里抽烟和喝茶水,边闲聊。张才平的父亲张贵进到了西屋。  “哎呀,杨老师,王老师,你们俩辛苦了。这对联贴的不错。”张贵笑着说。  “辛苦啥,我们和才平在学校关系都不错,应该帮忙。其实,也没干啥,就是贴贴对联。”杨亮回道。  “那可不是啊,贴对联就是大事,一般人还真就贴不明白。我知道些,这对联得从右边先念,对吧。”  “对,对,张叔,你还真明白。”杨亮说。  “明白啥,我是听才平说的。”  “才平说的,那就没错了。才平是教语文的,对对联有研究啊。”  “有啥研究,你们先抽烟,喝水,待会儿咱们在喝酒。我还有事要忙,就不陪你们俩了。”  “不用陪,大叔,你去忙吧。”王云海说道。  不大一会儿,张才平回来了,进了西屋,对杨亮和王云海说:“行,对联贴的不错,辛苦了。”  “辛啥苦,刚才你爸来过了,也是你这套话。你就不用客气。还有没有别的活了?”杨亮问道。  “还真有活。”  “干啥?”  “去小卖店抬几箱饮料。”  “没说的,走,谁让咱们是哥们呢。”杨亮说完就要起身。  张才平赶忙把杨亮按了下来:“不着忙,晚上吃饭前抬回来就行。你们俩再歇一会儿。”  二十分钟后,杨亮找到张才平,说去抬饮料。张才平让才林又找了三个人领着杨亮和王云海去食杂店抬饮料。  张才林一行六人,到了食杂店,说明来意后,就开始抬饮料。饮料一箱是二十四大瓶,一箱挺沉的。俩人一箱,六个人一次抬三箱,总共抬了三趟。  抬完饮料,杨亮问张才平还有啥活要干。张才平说没有你们的活了,再有,就是喝酒。张才平叫杨亮和王云海在他的新房里喝水抽烟,等着喝酒。  “才平,这家具打的不错啊!”杨亮指着炕厨和地下的衣柜说道。  “还行吧。都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我三姨夫给打的,也没给多少钱。”张才平回道。  王云海听杨亮说起家具,他才仔细地看那炕厨和衣柜。那炕厨和衣柜都是实木打制的,挺结实,漆着深红的油漆。炕厨有四扇玻璃窗子,中间的两扇是活动的开门。窗子的玻璃上面用石磨的手法画着不同的山水图画,那图形很新奇和生动,花鸟都栩栩如生。  杨亮觉得,这炕厨和衣柜,使张才平的新房在内容上充实不少,在色彩上也丰富不少。这两样家具,在当时,是结婚的家庭必不可少的物件。  偏席喝酒之前,杨亮和王云海没啥事。杨亮边抽烟边思想着自己的心事。这是看到张才平结婚情景在他心境上的反应。他暗自想:张才平和自己年龄相仿,人家都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