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张雅梅!你来给大家背一下!”张才平的眼睛有些放光,又有些发潮。自己教过的学生,就在这班。  “老师,我也能!”  “噢,刘军,你也在!”张才平没有说“你也会。”  “是的。”  “老师,还有我!”  “李玲,你也会背吗?”  “会!”  张才平又环视了一下学生们,发现还有三四名同学在举着手,表示着自己会背。  “好!很好!张雅梅,你先背。”  “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掌声雷动,热烈万分。张雅梅背的准确,流畅。  “好!背的好!”  “老师,我背!”  “好,刘军!”  “北国风光,......”  又是一阵掌声。  刘文杰在下面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想:这都是张才平在分校打下的基础,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课前自主阅读的习惯,才有这样的景况。不易啊!别的老师就未必能做到这样了。  “好了,我们的课前预习背诵就到这里。大家背的很好。以后,我们都要有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  张才平说完上面的话,给学生们讲了题目和词牌的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他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张才平介绍了词的写作背景。他在黑板上写,学生们在本子上记。  张才平给学生们范读课文。他朗读的很有气势,学生们又一次把掌声送给了他。  之后是学习字词。他给学生们强调了“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等字的读音。  之后,张才平提出了“表达方式”的概念。和学生们共同学习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  明确了五种表达方式,张才平就让学生们找出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位置。  接下来,张才平和学生们探讨:这首词的主旨句。  两三分钟之后,有好几名同学都答对了。张才平又做了明确和强调: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张才平看看手表,还有五分钟。  张才平又让学生读课文,背词文。  最后,张才平给学生们留了作业。  下课!张才平大声的宣布。  “老师再见!”学生们还是异口同声。  “同学们再见!”张才平还礼。  后排的老师们,依次的往出走。大多数的老师,都把赞扬的目光,投向了张才平。  老师们都回办公室了。张才平也要回办公室。这时,好几个学生围了上来。  “张老师,你回来教我们,真好啊!”  “我们都没想到你还能回来,张老师。”  “张老师,你来主校,我们就放心了。语文成绩就有保障了。”  ......  分校的一些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  “谢谢同学们的想念和信任。我会和你们共同努力的,大家放心吧。我还要参加评课,有时间我们在说。”张才平也不舍地走出来教室。  “老师再见!”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