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平定江东。”  闻言,李羲再表忠心:“臣愚钝,只听陛下的令。”  李羲的话司马炎很受用。  他要的就是这种听自己话的将领。  “嗯,好,哈哈,好啊!仲和,你此去荆州要跟杜预好好共事,灭吴就看你们俩的了。”  司马炎又勉励李羲一阵才让李羲离开。  李羲明天就要去荆州了,晚上又跟田章等人在酒楼聚了一场。  不过李羲没喝醉,回到家好好陪陪老婆孩子。  第二天一大早就一人一骑离开洛阳,南下向襄阳。  李羲路过南阳郡时,依旧是去看了看张平心。  她有些老了,眼角有了皱纹。  两人就是闲聊,有的没的聊着。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天李羲再度启程。  一天后回到襄阳。  ···  刚进家门,杜预就得到消息来找李羲了。  “姑母安好?”  “一切都好。”  寒暄完,开始说正事。  “姑丈,陛下可是有要伐吴的意思?”  李羲点点头:“或许吧,吾也不是很清楚。”  司马炎没明确表示要伐吴,李羲哪敢妄下定论啊,哪怕问的是大侄子杜预。  李羲只能含糊不清的回答。  杜预见状也知道李羲有顾虑,并没有不悦的情绪,反而自顾自的说道:“眼下吴军粮草充裕,倒是个伐吴的机会。”  李羲点头附和:“正是如此。”  “侄儿想上书劝陛下伐吴。”  “元凯,吾从洛阳来时陛下说了,只要不对吴开战,我等可先一步布置伐吴之战的措施。”  杜预点点头。  李羲继续说:“吾拙见,西陵不拔,东吴难灭,张政不死,西陵难克。”  闻言,杜预哈哈大笑:“姑丈还真是和侄儿想到一起了,先克西陵,为大举南下灭吴拔出障碍。”  “既然元凯你都想到了,那就开始着手攻克西陵城吧。”  “好。”  现任西陵督是张政,也算是东吴名将了,但还是比陆抗差远了。  三天后,杜预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南出柤中,直奔西陵城。  打算直扑西陵。  杜预也知道,想打下西陵城肯定不可能的,他的目的也不是一举打下。  而是要离间君臣关系。  杜预派出去的这支队伍,三天就到了西陵。  西陵督张政没有防备,更没有想到这个杜预居然会在刚上任时就派人来攻打西陵。  且孙皓在前些年刚削弱过西陵城的兵力。  张政大败一场,但西陵城没事,毕竟是被陆抗修固过。  扛住了第一波进攻,张政心中甚是不安。  坐立不安。  “怎么办…怎么办啊,在城外的驻军没来得及撤回来,这次损失惨重,要是被陛下得知…那肯定是要重罚吾啊。”  想到这,张政心下决定,选择瞒报。  张政此举正中杜预下怀。  在攻打西陵时,抓获了不少还没来得及跑的俘虏,杜预撤回那支队伍,并把俘虏送去了东吴建邺。  十多天后,到达建邺。  孙皓本就对臣下有很大的戒心,更不信任张政,在从那些杜预故意放回来的吴军口中得知了西陵真实战况后,气得不行。  怒气冲冠,失了智。  把张政调回,派去了留宪接任张政。  这一系列完成,已经是三个月后了。  杜预的目的达到。  留宪能力不如张政,又是新上任的,这时候大军压境,西陵轻松可破。  ……  就这样,杜预立即上书,陈明伐吴的可行性。  李羲对此充耳不闻。  每天就勤勤恳恳的处理自己该做的事。  杜预才是荆州军事负责人,李羲还是少插手的好。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没信。  杜预再度上书。  又过半個多月,司马炎依旧没做答。  杜预停了几个月,因为这几个月在杜预和李羲在忙着动员军队收粮、种地,没功夫上书。  其实在杜预第一次上书建议伐吴时,远在扬州前线的主帅王浑也上书对司马炎说,吴国要大举北伐。  在这个消息传到洛阳后,以贾充为首的反对伐吴派立马劝说司马炎别南征。  然后犹豫不决的司马炎就同意了,再次搁置了伐吴之事。  其实司马炎这么久没下定决心伐吴就是因为以贾充为首的那群人从中作梗。  杜预后来才得知司马炎不伐吴的原因,气的大骂:“庸人误国,误国啊。”  当时李羲也在场,李羲叹口气,他不知道那群反对派是怎么想的,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打破。  灭吴就在眼下。  从蜀地顺流而下,荆州、扬州并进,吴国岂不是唾手可得?  …  就这样,转眼间,年也过了。  杜预实在等着急了,再这样下去,等东吴的防线重新布置好,兵力补充上。  到那时候,可就不能轻松的灭掉吴国了。  过了年,杜预再度上书,这一次杜预可不那么温和委婉了,直接就是请求开战。  之前那两次上书确实把杜预弄急眼了,朝中一群小人蛊惑君心,要是真错过这次大好的机会可真就是让那群小人误国了。  杜预也不怕得罪人,直接就逮着那群反对派一顿痛骂,这一次司马炎总算是被杜预给骂醒了。  但…  “陛下,贾太尉求见。”  “又是贾充,怕不是又要来劝朕不要伐吴。”  想到这,司马炎不由蹙眉,但还是压着对贾充不满的情绪,见了贾充。  施礼过后,贾充直言:“陛下,臣拙见,伐吴之机未到,不宜南征啊。”  听到这话,刚看完杜预上书的司马炎直接打断还想继续劝说自己的贾充:“此事不要再提了,朕意已决,伐吴之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