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自己编写的浏览器以及未来的研发计划完整讲述了一遍,成功引起了几位教授的重视,徐家福教授更是扼腕叹息,说他如果能年轻两岁,一定会亲自去云城大学把狄野抢过来——根据1983年颁布的高级专家离退休规定,超过70岁的教授只能做研究以及著述工作,不能再带研究生了。  “狄野,你报考了我们学校,却又不来读研,让我们空欢喜一场,说不过去啊!”  “徐教授,故土难离,不能来金陵大学读研,我很遗憾,也很抱歉。”  狄野讲了几句场面话,然后拿出一张银行卡,说道:“为了表达歉意,我决定向金陵大学捐赠20万作为科研经费。”  几位教授面面相觑,表情比刚才看到浏览器的时候还要精彩。  金陵大学90年代中期在学术上硕果累累,教育部评选名列第三,仅次于清北,但在经济上却处在极其窘迫的状态,差点被浦口那边的新校区拖得破产了。  金陵大学的老校区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区,面积只有700多亩,无法容纳越来越大的教学规模,于是从1987年开始在浦口建设新校区,由于上级承诺的财政拨款迟迟没有到位,导致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最惨的时候欠了一大笔工程款,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了,书记和校长只能去省政府静坐,才借到了6万块钱应急。  现在狄野一见面就给了20万,教授们自然喜出望外,几乎没怎么推辞,立刻打电话通报给了学校高层。  雪中送炭,无往不利,接下来狄野享受了超规格的待遇,不仅得到了校长的亲自接见,还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想要的东西——金陵大学计算机学院会选派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去鹏城参与浏览器的研发。  晚上回到酒店的时候,狄野站在套房的玻璃窗前,看着灯火点点的夜景,踌躇满志的嘀咕道:“等再过几个月赚到大钱了,弄个开源教育基金会,到处砸钱,享受一下当资源爸爸收割人才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