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一直在系里名列前茅,自以为水平很不错,直到上学期期末的时候,一位从东瀛留学回来的老师向我介绍了自由软件运动,还给了我一张386BSD开源操作系统的光盘,我看过源代码之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个坐井观天的小丑。”  徐教授似乎没听说过386BSD,用笔在一张空白的稿纸上记了下来,然后示意狄野继续说。  “考研结束的那天晚上,我闲着无聊,把我爸收藏的一套毛选拿出来看,结果第一卷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就让我想了很久。”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这句吗?”  “是的,不过现在是和平年代,所以我想的不是革命,而是学习——谁是我学习的敌人?谁是我学习的朋友?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低劣的教科书和短促的上机时间是我学习的敌人,开源和实践是我学习的朋友。”  徐教授听到这里面露赞许之色,点评道:“你这个思路是对的,计算机是生产力工具,实践很重要。”  “后来我又想到了一些别的方面,比如谁是我们发展的敌人,谁是我们发展的朋友,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中国计算机行业想要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有大力支持开源运动,把全世界的程序员都变成朋友,才能对抗微软和IBM等跨国公司的商业侵略……”  春节前那几篇开源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狄野让小红花从《大教堂与集市》、《开源软件文集》等经典著作中拼凑出来的,当时小红花刚刚诞生,还处在幼年状态,文字编辑能力比较弱,而拼凑对象又都是老外写的,所以读起来有些拗口难懂,不接地气。  这些天狄野根据Cfido上的网友反馈,把那几篇文章回炉重造,删减了一些无谓的辩经内容,添加了一些有趣的实例,增强可读性,只不过由于他要扛“开源”这杆大旗,文章必须搞中英双语的版本,所以没有急着打出来,而是准备等去鹏城之后,研究一下海外的反馈,再最终定稿。  现在有徐教授这样的泰斗人物对开源理念感兴趣,狄野求之不得,把这些天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让自己的理念更完善。